1 / 4
文档名称:

经济学解释走私现象.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经济学解释走私现象.doc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8/10/13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经济学解释走私现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国家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运作。但由于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不可避免地伴生出了一些走私等非法经济现象。入世后,走私违法犯罪活动出现了新的动向,采取“洗单”、“洗货”等手法的价格瞒骗走私日益突出,重点水域、重点地区、重点口岸的“化整为零”走私一直没有停止,进出口货运渠道和加工贸易渠道的走私仍很严重,少数生产型企业特别是有特殊经济关系的外资、集体、民营企业成为走私的主体,一些经营多年、隐藏较深、盘根错节的专业化走私团伙仍然存在并且活动猖獗。而走私这种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不仅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损害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而且严重腐蚀了干部队伍,败坏了国家和政府的形象。
  一、走私产生的主观原因经济学分析
    走私作为一种行为,对于是否实施这一行为,首先取决于经济人的主观判断。
   (一)走私主体的经济人假设分析。经济人假设来自于经济学,根据大卫·李嘉图的界定,经济人假设由三个命题构成:(1)自然的社会是由一群无组织的个人组成的;(2)每个人都尽力按照能达到自我保存和实现自我利益的方式来行事;(3)每个人都尽力按照逻辑进行思考,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努力。亚当·斯密指出:“每个人在努力地运用其资本以实现其产出的价值最大时,通常他既非旨在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在何种程度上促进哪种利益。他关心的仅仅是他自身的安全和得利。”经济人假设在被发展成为经济学经典的基本假设后,主要包含了这样一些内涵:一是人的自利性。每个人要为自己打算。行为科学家们分别提出了实利人、社会人、成就人和复杂人等人性假设,提出人性是复杂多变的,不仅仅要追求经济利益。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获得一种无形资产或满足自己更高层次的需要,人类的最终利己目的则可以表现出利他主义的行为。西蒙指出,“这种利他实际上意味着明智的利己”。这些努力力图使“经济人”这种抽象的人更接近于“真实的人”。二是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为经济学派莱宾斯坦提出X(低)效率理论,认为个人的努力或行为不是一个常量,与压力相关。通常情况是:由于压力不足,人们只是把一部分精力用于作出合理决策所必需的信息上,而让决策同时也依赖于****俗、惯例和道德规范等方面,并不努力追求极大化。三是人的完全理性假定。即人具有完备的知识和计算能力、对面临的一切备选方案具有完全的信息、具有完全内在一致的偏好,会做出能更好地满足自己的偏好(或至少不会比现在更坏)的选择。新制度经济学用“有限理性”取代了“完全理性”,指出来自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机会主义行为,以及制度的约束等对完全理性判断的制约。提出用“满意解”代替极大化的追求。斯密指出“经济人”在经济活动中受到的两方面约束,一是来自于人本性中的内在道德约束;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外在法律的约束。
    经济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者。走私分子也是经济人,奉行趋利避害的原则,力图以有限的代价获取最大限度的利益。走私分子作为贸易者,之所以要采取违反外贸管制进行走私是利益驱动的结果,即通过走私比正常的外贸活动获利更丰厚。走私分子关心的不是其行为是否违法,而是获利的多少,其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如果有比走私更有效的获利途径,走私分子将舍此而寻他。走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