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文档名称:

灵桥镇工业功能区循环经济的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313KB   页数:5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灵桥镇工业功能区循环经济的规划.doc

上传人:85872037 2018/10/13 文件大小:3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灵桥镇工业功能区循环经济的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总论

灵桥镇是一个工农业发达的经济重镇,全镇现有工业企业680余家,。灵桥镇工业功能区自一九九九年七月经市委、市府批准建立,园区在富阳市委、市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发展势头强劲,已形成以造纸行业为主体,集轻纺、通信器材、五金、化工、化纤热电等一体的多行业园区。入园企业85家,投产71家。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由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灵桥镇工业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要素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园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的严峻现实,加快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园区,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园区的重要战略选择。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推进增长方式转变、改善环境质量的必然要求,是有效缓解资源要素瓶颈制约、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途径。编制循环经济建设规划,对我镇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指导我镇工业功能区循环经济建设的快速、健康和有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生态省、富阳生态市建设要求,立足园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为重点,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通过统一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循环经济建设,促进我镇工业功能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从而使灵桥镇工业功能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灵桥镇工业功能区

规划基准年为2006年;规划期限为2007年—2015年。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2)《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
(3)《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纲要》
(4)《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意见》
(5)《浙江省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8)《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9)《浙江生态省规划建设纲要》
(10)《富阳市生态市建设规划》
(11)《灵桥镇政府述职报告》
(12)《抓住城乡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快推进灵桥城市化进程》
(13)《富阳市灵桥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2—2010 )
(14)《富阳市灵桥镇城镇总体规划》(2002—2015 )

园区循环经济建设可以概括为:实现一个总体目标,突出四大重点,构建两体三级循环,完善五项保障措施。
——实现一个总体目标:即将园区建设成我镇循环经济建设的先行区,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突出四大重点任务:大力完善基础设施,推进节能减排;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废物排放量;大力开展“四节一综合”,提高资源化水平;大力开展污染综合治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构建两体三级循环: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造纸产业循环体系、资源循环体系构建为核心,实行试点先行、典型带路、逐步推进的方针,从企业、行业、园区三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完善五项保障措施:即规划、组织、政策、教育和科技等保障措施。
一个总体目标
造纸产业循环体系
资源循环体系
规划、组织、政策、教育、科技等五项保障措施
四大重点任务
园区
行业
企业
图1-1 富阳市灵桥镇工业功能区循环经济建设框架体系图
第二章园区循环经济建设的现实基础

。循环经济是遵循生态学规律,把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之中,在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通过构建龙头产业循环体系,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工业功能区生态化改造、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途径,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建立一种追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为目标的新价值体系,变革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