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红豆杉提取物
一、基本资料
【植物名称】红豆杉
【英文名】Paclitaxel
【来源】红豆杉的树皮
【资源分布】红豆杉为裸子植物,属于冰川活动时期的孓遗植物。它的生态环境独特,散生于常绿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分布虽广,但数量稀少,种群密度小,自身繁殖力弱,生长速度很慢。目前,全世界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仅存11种,我国有4种1变种。它们是:东北红豆杉(Taxuscuspidata )、西藏红豆杉(Taxus .Cheng et )、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 Cheng et )、中国红五杉(Taxus chinensis(Pilg)Rehd、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Leme eet levl.). Hu。
【有效成分】其叶含紫杉碱二萜化合物,紫杉宁、紫杉宁A、紫杉宁H、紫杉宁K、紫杉宁L、金松黄酮、坡那留酮A、蜕皮留酮、金松双黄酮、挥发油、糖等。茎皮:含紫杉醇具有抗白血病及肿瘤作用。枝:含紫杉碱,心含紫杉素。
【功效】紫杉醇具有广谱抗癌活性,主要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子宫癌、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疾病。
【质量标准】以紫杉醇的含量为标准。
二、提取方法
%,每提取1公斤要砍剥1000-2000棵树的树皮,按照目前的资源及需求,直接从树皮中提取是不现实的,目前有以下几种制取方法。
◢全合成
紫杉醇全合成已获得成功,这是有机合成上的一大伟绩,但合成路线复杂,成本昂贵,目前,仅有理论意义,尚无实用价值。
◢半合成
从长远看,半合成是解决紫杉醇资源问题的有效办法。从再生的红豆杉植物枝叶中提取分离紫杉醇和其它本身无活性的二萜类化学成份,例如,含量较高的紫杉烷,以紫杉烷二萜作为前体半合成紫杉醇。这样,可以解紫杉醇的供应危机。在红豆杉植物枝叶中10-去乙酰-浆果赤霉素Ⅲ含量较丰富,提取简单,而且枝叶可以再生。10-去乙酰-浆果赤霉素Ⅲ是紫杉醇的前体物,这样,我们可以选择10-去乙酰-浆果赤霉素Ⅲ作为半合成紫杉醇的原料。
通过真菌生产紫杉醇也是对红豆杉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较好的途径。目前,已从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出200多种微生物,其中,一些内生真菌已被证实能产生紫杉醇。
细胞组织培养法就是将红豆杉植物的幼茎、形成层或树皮的愈伤组织诱导,进行继代培养,再建立细胞的悬浮培养,进而扩大培养,生产紫杉醇。这种人们所期望的紫杉醇商业化生产的优选方法,可以确保产物无限、连续、均匀地生产,不受病虫害、季节的影响,在生物反应中大规模培养,并通过控制培养条件诱导出大量的紫杉醇;所得的产物比从植物体内直接提取,可简化分离、化的步骤;同时,还可以生产出紫杉醇半合成的前体及其他有抗癌活性的原植物体内不含有的化合物。目前,国内外在分化细胞株系和培养条件方面作了不少工作,摸索了外植体、光照、培养基组成等因素对细胞培养及紫杉醇生产的影响,从而可望实现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突破。
三、研究及应用状况
早在1856年Lucas就从红豆杉( Taxus ata L)的叶中提取粉末碱性部分tanine。但之后的一百多年间进展很慢,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光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