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逆向工程建模与产品创新设计
概述
创新思维
产品设计与创新设计
支持产品创新设计的逆向工程模型组织、结构及建模方法
机械创新设计
第七章产品创新设计
、概述
德国在1998年提出:“德国不能采用产品降价的办法来提高竞争力,而是要通过持续地创新出其他国家没有的产品来提高竞争力”。
任何产品问世,不管是创新、改进还是仿制,都蕴涵着对已有科学、技术的继承和应用借鉴,逆向工程通过重构产品零件的CAD模型,可对原型进行修改和再设计,这为产品的再设计以及创新设计提供了数字原型,各种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技术手段也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技术引进、自主研发
、创新思维
思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复杂精神活动。这种认知过程和感觉、知觉相比,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和主观性,是基于客观事物和主观经验对事物进行认识的过程。
人们总是在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概括、抽象和具体、迁移、判断和推理、想象等过程后,方能获得对客观事物更全面、更本质的认识。
创新思维具有以下9个基本特性:突破性、新颖性、多向性、侧向性、深刻性、独立性、意外性、敏捷性、风险性、非逻辑性。
1972年12月,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一个晶体管放大装置,清晰地将声频信号放大百倍以上,科学家肖克利对这种早期晶体管的工作做了分析,提出了一种PN结的晶体管理论。1950年,世界上第一个PN结型晶体管诞生了。当时,美国西方电子公司仅仅把这种晶体管用于助听器的生产。具有丰富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日本人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飞赴美国考察,他们敏捷地发现,晶体管像电子管一样能够放大信号,而且反应快、体积小、耗能低、可靠性强,完全有可能取代电子管。于是1953年,,并于1957年开发和制造出命名为“SONY”的世界上第一台能装在衣袋中的袖珍式晶体管收音机。与此同时,SONY也就名扬天下,一举成为家电业的大公司。回首往昔,如果不是井深大和盛田昭夫的高度敏捷性,恐怕难有SONY的今天。
案例
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江崎玲于奈,在进行锗元素的性能研究时,让其助手宫原百合子小姐在一旁协助做锗元素的提纯试验,但因为难以去除其杂质而一筹莫展。在数十次对提高锗元素纯度的努力毫无进展的情况下,一天,助手宫原百合子忍不住说:“再这样下去,纯度可能永远达不到理想的高度,既然杂质不易除去,不妨再增加一些杂质试试看。”听了宫原的话,江崎茅塞顿开,于是,他们转而进行掺人杂质后晶体的性能研究,不久,他们就发现了掺杂质晶体的“隧道效应”,并因此发明了“隧道效应二极管”。逆向思维使他们得到重大科学发现,并因此获得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奖。
创新思维的阶段:
1、准备阶段
2、酝酿阶段
3、顿悟阶段
4、验证阶段
创新思维的核心特征:
求异
冬季,雪花漫天飞舞,大地一片银白,我们常常带领小孩到雪地中堆雪人,大人往往走在已打扫过的马路上,而小孩则非要走在雪地上。当我们都来到堆雪人的地点时,孩子身后留下了一串弯弯曲曲的脚印,一条自己走出的小路,而我身后什么也没有留下,依然是那条许许多多人走过的大路。是鼓励孩子在雪地上走出自己的小路,还是强拉住孩子走扫净的大路;是鼓励孩子摔倒也要勇敢直前,还是为了孩子不摔倒就不越雷池小心呵护。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思维习惯。
一、设问法
设问法是围绕创新对象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发问,然后针对提出的具体问题予以研究解决的创新方法。其特点是:强制性思考,有利于突破不善于思考提问的思维障碍;目标明确、主题集中,在清晰的思路下引导发散思维。
创新、创造、发明的关键是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问法就是对任何事物都多问几个为什么。设问法特别适用于创新过程的早期阶段。
创新技法
1、奥斯本设问法--7步法
2、核检表法
3、3W1H(6W2H)法
4、动词提示检核表法
创新技法
1、奥斯本设问法--7步法
这是奥斯本提出的一套设问方法:
。
。
。
,一一记录并构思革新方案。
。
。
,筛选出切实可行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