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红楼梦研究 博士论文列表.doc

格式:doc   大小:7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红楼梦研究 博士论文列表.doc

上传人:cjl201702 2018/10/14 文件大小: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红楼梦研究 博士论文列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红楼梦》博士论文中西交融背景下的红学研究范式得失考论【作者】张霁【导师】王树海【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张霁【发表年期】2009年07期【作者基本信息】吉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08年,博士【关键词】红学;范式;“新红学派”;社会-政治批评范式;价值学研究范式【摘要】本文是一种对红学研究范式的考察。对象是清末西方思想传入之后,国学人选取外来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为己用,整合传统研究方法之后形成的红学研究范式。任务是考察这几种研究范式的构建、发展、得失和影响,从而再现在西方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国学者打破传统以建构现代学术的过程。论文的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论述了红学研究范式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对国传统的红学研究范式进行简要梳理,对清末西方思想文化交融的背景作介绍性的阐述,对新红学范式的出现作理论性的分析。第二章探究了“新红学派”的建构过程及英汉叙事语篇空间移动事件对比研究:语义句法接口【作者】吴建伟【导师】许余龙【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发表年期】2009年07期【作者基本信息】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08年,博士【关键词】空间移动事件;词化;合并;语义;句法【摘要】一个复杂的“路径”化整为零,依序呈现,甚至有时候汉语使用者会略去某一两个“路径”段。最后我们通过分析《红楼梦》的两种译文检验研究发现。我们发现两种译文的共性对比于原文,恰可以佐证研究发现。我们认为研究发现可以应用于翻译评析。本论文以认知为视角,聚焦在语义-句法接口。从语言类型区分的角度讲,汉语更像是“核心语构架语言”。但是,我们认为与其把一个界定明确的范畴强加在语言之上,不如考查那些共同勾画出一种语言样貌的语义和句法因素更具有意义。所以本论文是一种动态的描述。翻译与中国现代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作者】彭发胜【导师】辜正坤【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彭发胜【发表年期】2008年11期【作者基本信息】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08年,博士【关键词】翻译;学术;话语;科学;方法论【摘要】的经验直观与纯粹直观,以一个“观”字贯穿了《〈红楼梦〉评论》与《人间词话》,使之成为创造性诠释的经典。他后来转向实证性的国学研究,总结出“二重证据法”,以卓越的学术成就成为现代学术的典范。康有为的“大同理想”赋予梁启超一种特别的尚通精神,翻译、西学传播、乃至一般的政治建设都是其应有之义。梁氏译论涉及原本选择、翻译细则与翻译人才培养等话题。他研究佛典翻译,提出了以玄奘翻译为典范的“意直调和”论。“分析的进化”代表了梁启超的治学方法论。以进化为经、分析为纬,梁氏的学术史研究突出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研究【作者】迟庆立【导师】冯庆华【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发表年期】2008年03期【作者基本信息】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07年,博士【关键词】文化翻译;翻译策略;多样性;译本互补【摘要】之间的互补关系展开了比较研究。论文在第四章以《红楼梦》的两个英文全译本为例,对共时性译本的翻译策略使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因文化翻译策略选择不同而产生的译文互补性。论文采用奈达对翻译活动涉及的文化因素分类方法,由于语言文化层面极为复杂,限于篇幅,本文未将其列入分析范围,因此论文实际考察的文化层面为生态、物质、宗教和社会四个文化层面。论文首先随机抽取的170个文化负载词样本,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