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对沁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摘要: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西北部,北倚太岳,东临太行,南屏中条,西接晋南。近年来,在沁水县委县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全县经济社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县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全县紧紧围绕建设“三晋十强县”的总目标,按照“1356”转型跨越发展总战略和“335”工作思路,立足实际,登高望远,主攻五大板块,打好三大硬仗,强化五大支撑,全县各项事业发展成效显著。现就沁水县经济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两方面内容谈一点思考和建议:
一、经济建设方面
沁水县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全县经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农民增收幅度居晋城市全市第一,招商引资工作全市第一,并且取得了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第九名的好成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象农牧、力宇燃气动力装备、中电明秀瓦斯发电等一大批非煤项目的上马,有力地带动了全县产业结构转型调整,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那么如何推进全县经济建设在今后一个时期再上新水平,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第一,沁水县山大沟深,立地条件差,农业发展受到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就要大力依靠有条件的地方,比如在沿河、沿路地段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在沿山、沿沟地带发展经济林及小杂粮等特色农业产业。第二,新兴工业要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沁水县是煤炭资源大县,随着煤炭、煤层气等资源项目的不断落地、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装备的市场空间将更大,要多引进有实力、有规模的投资商,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第三,三产服务要以资源型专业物流为突破口,积极引进以配套服务设施蔬菜和装备制造业为主的现代物流企业,同时建立大型仓促中心,农贸市场,形成供应、生产、销售物流相协调,相促进的良性发展。
(二)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结合山西省委提出的“市域城镇化”、晋城市委提出的“城乡一体化”以及沁水县提出的“特色城镇化”的要求,应进一步打好“城乡建设硬仗”,城乡建设要以县城为重点找准突破口:一是城市标志性建筑工程要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要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使城市建设一年一个新变化,一年一个新面貌。二是随着城市绿道、三河靓丽景观带等项目的开工上马、县城新面貌已现雏形。建设就要以最为紧迫的几个项目为突破口。三是要在乡镇建立专职的环卫队伍,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杜绝发生“突击式”、“应付式”的现象,使城乡面貌有一个持续的好转。
(三)千方百计促农增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集中打响了农民增收硬仗,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措施,并以项目建设为依托,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但由于“小农意识”的影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的内在动力。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不只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也应包括偏远山区。就沁水县来说,第一就是要加大扶贫、移民力度,从根本上改变生存现状、生活模式,集中起来走集约化、规模化路子。第二,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社运营、分红的监督考核机制。近年来,各类合作社运行日渐成熟,应对其运营、分红状况建立监督考核机制,使合作社收入公开透明,分红公平合理,有效维护农民应得利益。第三,在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