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墙柱钢筋偏位处理措施.docx

格式:docx   大小:37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墙柱钢筋偏位处理措施.docx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8/10/15 文件大小:3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墙柱钢筋偏位处理措施.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墙柱钢筋偏位防治处理措施
编制说明
施工中XXXXX施工区域,发现局部墙柱钢筋偏位,对此编制此措施。
二、墙柱钢筋偏位原因分析 
1、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足,在浇筑砼的过程中产生歪斜,造成个别构件连同竖向钢筋单向倾斜或偏移,梁柱节点模板位置不准确或模板不垂直,同样会产生钢筋偏位现象。 
2、梁柱节点内钢筋密集,柱筋被梁筋挤歪,造成柱上端伸出的主筋偏位,排列间距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3、剪力墙上部水平钢筋或柱子上部定位箍筋绑扎不牢固,浇筑振捣砼时,各竖向钢筋受冲击而出现不规则的移位。 
4、砼浇筑时,单方向下料将剪力墙或柱的竖向钢筋挤向一边,造成钢筋移位。 
5、在绑扎框架柱箍筋时,没搭设脚手架,而直接攀扶在已绑好的箍筋上绑扎上部柱箍筋,造成独立柱主筋骨架扭曲,给模板系统增加了附加力,尤其钢筋直径较大、箍筋密集时,严重影响模板的垂直度和几何尺寸,造成钢筋偏位。 
三、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在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宜在现浇砼楼面上预埋直径12的钢筋头作为支点,间距不大于1m并使斜支撑与支点有牢固的连接,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的多用。 
2、在梁节点钢筋密集处,在柱与梁顶交界处,框架柱、暗柱增加一个限位
箍筋并与梁的箍筋点焊固定(点焊时不得咬伤主筋),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mm的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砼时不会发生偏位。 
3、加强砼现场浇筑管理工作,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要由看筋人随时检查钢筋
位置,及时校正,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钢筋和直接顶撬钢筋。砼浇注后,应立即检查、校正、固定,防止偏位,特别对暗柱及门窗洞口暗柱钢筋,更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认真执行技术交底,浇砼要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和振捣,这样既能保证砼的施工质量,又可减小对钢筋骨架的冲击力,从而达到防止柱筋偏位的目的。 
 四、墙柱钢筋主筋偏位处理措施  
针对钢筋偏位情况,为了减少对剪力墙、柱等结构受力部位的影响。我项目部建议对钢筋偏位质量缺陷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钢筋位移不大于20mm时,位移钢筋仅做1:6校正即可;
                  
偏移量≦20时
2、钢筋位移大于1d且不大于2d时,采用搭接绑扎时,位移钢筋校正后,在上层钢筋搭接时适当调整上层钢筋位置即可消除位移; 如采用电渣压力焊或机械连接,位移钢筋按1:6校正后在其钢筋设计位置加相同直径拐筋与主筋搭接,搭接区段箍筋全加密,拐筋长度为40d+200mm;如下图: 
d﹤偏移量≦2d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