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不为什么而读书.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不为什么而读书.doc

上传人:unnwldv331 2015/9/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不为什么而读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不为什么而读书
张新颖先生写过一本《读书这么好的事》,这个书名就像炎炎夏日的一杯冷饮,沁人心脾。不过对越来越多的人而言,读书不再是什么好事,反而成了_一个难题、一种负累,甚至是一场战争。在浩如烟海的书册之前,他们茫然失措:该读什么书?如何读书?做读书笔记吗……
当他们问道: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书何为?我终于落荒而逃。
我们从小,不,应该说,我们的祖先从小,就被教育,读书会有什么用,读书能带来什么,为什么而读书。最经典的古训莫过于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限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老实说,这首诗并不怎么高明,活脱是穷乡僻壤私塾先生的手笔,还不如汪洙的《神童诗》气派:“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从这些诗文,不难窥见,读书之于古人,只是工具。书被视为手段、路径,而非目的,目的则是书中埋藏的权力、财富与美人。这便决定了哪怕书之前冠以“圣贤”的敬称,包括圣贤在内,都对读书持有一种功利主义的考量。
联系赵恒的身份,更不难窥见,以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引导读书,还包含了权力对读书人的规训。就像李世民盛赞科举取士的功用:
“天下英雄,尽人吾彀中矣”,赵恒的《励学篇》亦复如是,这一读书观,便是皇帝为知识分子设置的“彀”。
为千钟粟而读书,为黄金屋而读书,为颜如玉而读书,书的价值便取决于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的价值吗?难说得紧。以前,我们都听过一句嘹亮的口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口号曾令多少国人热血沸腾,亢奋不已,以为从此找到了读书的方向,打开书页,就能看见中国的璀璨明天。
可惜,这依旧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读书观。读书未必有助于中华崛起(问题不在读书,而在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中华崛起的沉重使命却常常压倒了读书。当激进的时人振臂高呼:“华北之大,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谁更胆寒:侵略者还是读书人?
我不反对中华崛起,正如我不反对读书,我却反对将两者捆绑在一起。这背后潜伏的思维,则是“读书有用论”,它至少在暗示两点:读书不能白读;书中定有宝藏。结果往往令人失望,因此导致人们滑入另一可怕极端:读书无用论。
我们能不能换一个视角,换一种问法,不再是“为什么而读书”,而是“不为什么而读书”呢?
有人会问:你主张为读书而读书吗?――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可望而不可即。我只是希望,我们读书,能少一些功利,少一些精神束缚,少一些求知欲以外的五光十色的欲望。无论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还是中华之崛起,往往构成了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