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简述冬季果木防寒保暖技术措施
【摘要】果木在冬季会进入休眠期,虽然枝梢不再生长,可内部仍在活动,如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与芽分化发育等。针对果木的生长特性,做好相关的冬季管理,会使果木顺利越冬并确保产量、质量。本文就冬季果木防寒保暖技术措施做了简要的论述,供参考。
【关键词】果木;冬季管理;各项结论
黑龙江省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份,冬季漫长而寒冷,无霜期仅3-4个月,这就给果木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对一些不太耐寒的果木品种,在冬季遭遇冻害后,轻者部分枝条受害,重者全株死亡。由于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落叶果木经过发芽、抽枝、开花、结果,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树体极度衰弱,因而,果木的冬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植物如果在-12℃-25℃之间的温度时,只要细胞组织中没有结冰,植物就不会受到冻害。其中冰的形成主要可表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细胞外的间隙结冰与细胞内结冰。这两者的区别是,前者不一定会导致植物组织死亡,但后者会使结冰的组织一定会死亡,这是由于细胞原生质的胶体结构出现了不可逆的转变。致死的原因也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因为原生质结冰时对胶体结构产生了机械的破坏作用,二是由于细胞本身脱水而导致细胞干旱。如没有做好冬季的防寒保暖工作,会出现减产、减收的情况,严重时可导致绝收。所以对于果木冬季的防寒保暖工作一定要加强重视。
花芽的抗寒力较弱,顶端花芽的抗寒力最弱,其冻害普遍在早春时发生。受冻后内部会呈褐色,初期会看到芽鳞松散,后期芽不萌发,干缩,严重时会枯死。
枝条的受冻情况与其成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成熟的枝条在休眠期以形成层耐寒力最强,其次是皮层,木质部与髓部抗寒力最弱。所以一旦发生冻害,髓部与木质部会首先变色,当情况严重时韧皮部才会受冻,而形成层变色就说明枝条已经不再具有恢复能力。而生长期的情况正好与之相反,形成层的抗寒力是最弱的。其中幼树在秋季水多时贪青徒长,枝条生长不充实,最容易受到冻害。
根系的特点之一是没有自然休眠的现象,因此抗寒力较弱。其中地表附近的根比较容易受冻,在冬季少雪、干旱的沙土地,会更容易受冻。当根系受冻时,通常不会立即发现。当春天树枝发芽,可一段时间后,却突然死亡,基本就是由于根系受冻而产生的。所以在冬、春季一定要确保根系能够顺利越冬。
根颈停止生长的时间最晚但开始活动却较早,因此抗寒力较弱,而且接近地表,温差大,同时也较容易受到低温与温差的伤害,导致皮层受冻。
主干受冻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因为初冬、早春的温差较大而受冻。二是产生冻裂情况。因为初冬气温突然降低,皮层组织冷缩,木质部产生的应力使树皮被撑开。同时细胞间隙结冰,也是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
枝杈冻害多发于分杈处向内的一面。受冻时会出现皮层变色、坏死凹陷或顺主干垂直下裂的现象,其中一小部分会由于导管破裂在春季产生流胶的情况。产生这种现象多是因为分杈处年轮窄、导管不发达、营养不足、抗寒力弱等。由于分杈处会积雪的特点,因此化雪后浸润树皮会导致组织柔软,在气温骤降后就会较易受冻。
、冬季防寒
(1)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