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第2节机织物的撕裂撕破性能.doc

格式:doc   大小:2,94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2节机织物的撕裂撕破性能.doc

上传人:likuilian1 2018/10/16 文件大小:2.8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2节机织物的撕裂撕破性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2节机织物的撕裂(撕破)性能
织物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集中负荷的作用,使局部损坏而断裂。织物边缘在一集中负荷作用下被撕开的现象称为撕裂,亦称撕破。
应用:评价后整理产品的耐用性
经向撕破强力试验——经纱被拉断的试验
纬向撕破强力试验——纬纱被拉断的试验
1. 撕破强力的测试方法
舌形法
梯形法(Trapezoid method)
落锤法(falling pendulum method)
快速的单缝型试验方法,近似于单缝法
也称为冲击撕裂强力
翼形法(Wing tear method)
从单缝法发展而来
适用于稀疏织物——舌形尾部断裂强力<单缝撕裂强力
2. 撕裂破坏机理
(1)撕裂破坏主要是靠撕裂三角形区域的局部应力场作用
(2)纱线逐根断裂
单缝法——剪切作用
梯形法——拉伸作用
单缝法破坏机理
双缝法/落锤法/翼形法机理相似
被拉伸纱线屈曲消失→伸直,并滑动(在非拉伸纱线上)
形成受力三角形→经纬交织点处切向阻力使纵向纱线靠拢
受力三角形增大→非拉伸纱线张力迅速增大,伸长变形急剧增加
受力情况:三角形底边的第1根非拉伸纱线变形、张力最大,其余纱线承受的张力随离第1根纱线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少
断裂:当撕拉到第1根非拉伸纱线达到断裂伸长率时,发生断裂,出现第一个负荷峰值
非拉伸纱线发生逐根断裂使织物撕破
单缝法撕破时,断裂的纱线是非受拉伸系统的纱线
即沿经向拉伸,纬纱断裂
沿纬向拉伸,经纱断裂
注意!
试样长边平行于经向的撕裂称为“纬向撕破”
试样长边平行于纬向的撕裂称为“经向撕破
梯形法撕裂机理
同样存在受力三角形
受力三角形形成:被拉伸纱线的伸直和变形
受力情况:紧边的纱线首先受拉伸直,第1根纱线变形量最大,其余纱线承受的张力随离第1根纱线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少,直到受力三角形顶点处的纱线,张力为零
断裂: 第1根纱线达到断裂伸长率时,发生断裂,出现第一个负荷峰值
纱线发生逐根断裂,受力三角形的顶点不断向前扩展,最后使织物撕破
梯形法撕破时,断裂纱线是受拉伸系统的纱线
即沿经向拉伸,经纱断裂
沿纬向拉伸,纬纱断裂
织物撕裂破坏过程
织物撕破过程是纱线的逐根断裂,即受力三角形中纱线的受力是不均匀的,受力三角形底边的纱线受力最大,受力三角形顶点处的纱线尚未受力
织物撕破强力总是小于其拉伸断裂强力
撕裂强力大小与撕破过程中的受力三角形的大小成正相关
3. 影响机织物撕裂强力的因素
——纱线强度和有效承担外力的纱线根数
(1)受力三角形大小
纱线的断裂伸长率
织物织缩
(2)纱线根数
纱线的摩擦系数(舌形法)
机织物的组织类型(舌形法)
织物密度
织物后整理
水平倾角(梯形法)
内在因素
(1)纱线性质
纱线断裂强度——成正比(依次断裂)
受力三角形
摩擦系数
断裂伸长率
受力的纱线根数
(2)织物组织
经纬纱的交织点数——纱线的相对移动程度
平纹最小,方平最大,缎纹和斜纹介于两者之间
(3)织物织缩
正效应:织缩→织物伸长→受力三角形→撕裂强力增加(主导因素)
负效应:织缩→纱线受弯曲程度→纱线间相互挤压和摩擦→受力三角形
(4)织物经纬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