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子在川上曰征文.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2页
该资料是网友上传,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请放心下载。
点击预览全文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子在川上曰征文.doc

上传人:小枷 2018/10/16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子在川上曰征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子在川上曰
常熟市中学高二(1)班朱馨怡
泱泱的河水,无声无息,无限地流淌着,流入大河,汇成大海。“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曾经站在这里,吟诵着。我想,永远奔流,源源不绝,正是大河的本色。
那清澈的河水,裹挟着岸边的尘土和芳草,一同湮没在天尽头。白帆驶来了,过去了,走远了,望不见了……中国的古代不就是这样流过的吗?亿万年之前直至亿万年之后,河流永不枯竭。河水,滋养着岸边青翠的芳草,也滋养着一切生命的灵魂。
摆渡光阴的路口,那个披发行吟泽畔的屈原向我走来,背后是岌岌可危的楚帝国,无法力挽狂澜的他毅然决然的地跳入汨罗江。他的身躯顺流而下,可他的忠君爱国,他的理想却与世推移。还有那个在垓下自刎,不肯过江东的项羽,一身豪气,令人咋舌,让我真正明白“永远”二字的含义。
时间在静默中流淌,岁月早已斑驳了记忆的沧桑,如同一把檀香木梳,梳过了几千个春夏秋冬。物换星移,斗转乾坤,一切都覆地翻天,唯有河流在洪荒宇宙中见证了超越时空的变化,生生不息。掬一汪河水,它总是那么清澈,透过它,我看不见任何的水分子,我只见到手心里充满热血的血脉,不断地奔涌着,沸腾着,喷薄着;我只看见那微微混杂的水中千万双手,开垦农田,修嘉陵江,筑长城,筑造我们的大好河山。
一代代炎黄子孙,依山傍水,在河边创造生活,从铁犁牛耕到曲辕犁、筒车,无不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结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文化是水涵养的文化,炎黄子孙是水涵养的子孙,水是中国源远流长的精魂。
而今我站在水畔迎面吹来习习的风感觉到亘古的气息,不禁疑惑到:逝者真的逝去了吗?
抬头凝视,阳光刺着我的双眼,在水面上洒下串串金光,照见了水中的蜉蝣生物,他们懒洋洋地趴在水面上,随着流水静静漂流,不久湮没于尘世,在人们的记忆中淡退,甚至没有人注意到他们曾经存在过,就让一切随风飘散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孟德拥有一统天下的宏大志愿,在赤壁设下连环战舰,八十三万大军不久就被周公瑾的赤壁大火吞噬。无数个春秋过后,赤壁滩头空留“折戟沉沙”。作为后人,我们没有权利空评历史人物是奸是忠,是伪是真,浪花淘尽英雄,所有的一切赤壁最清楚,说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不是很恰当吗?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们对于河川的情感确乎尽为这两句话所道破,千百言,终不及夫子这句口头语。我曾经幻想大海的宽大,那如慈母般的胸怀,然而它又喜怒无常,不由让我想起这静静流淌的河水的好处来,是啊,溶溶流淌着的唯有这河水。
几千年如一日,河水默默地流着,无声无息,它一定看到过华夏始祖攻打天下,它一定看到过东汉黄巾起义,它一定看到过大运河里隋炀帝南下扬州使用宫女拉着走的龙舟,它一定看到过安史之乱的刀光剑影里的血腥场面,它一定看到过追名逐利之人驾着小舟进京赶考,它一定看到过想挽救中天国运动,当然它也一定看到过中国人民解放,步步富强。见过这些的,唯有这溶溶流淌着的河水。
河边在绿意中绽放的花朵,盎然着、义无反顾地诠释生命的意义。现实的繁杂,此刻都如一缕温软的风消逝,刻画进生命风景中的,是那依旧的青山绿水和那几度的夕阳。站在此岸,细细品觉“永逝”与“永远”。千古如画江山,浪淘尽多少英雄?或许,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早就成了堆破铜烂铁;或许,神农装草药的麻袋早就灰飞烟灭;亦或许,汉武帝的尸体早已腐烂……又如何?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