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雅乐舞:不论身体动作、音乐曲调和词意表达,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舆论道德的表现,并被限制在理性的原则之中。
2、走会:清代传统灯节和迎神赛会时,多种民间艺术组合一起表演,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表演队伍
3、坐部伎:室内厅堂表演,堂上坐奏
4、立部伎:室外广场庭院演出,堂下立奏
5、软舞:动作抒情优美,节奏比较舒缓
6、健舞:动作矫健有力,节奏明快
7科:元代杂剧终出现了表情提示性文字和舞台表演动作说明性文字——科
一、汉代百戏的特点:
1、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舞蹈和音乐演奏、歌唱等多种技艺的综合表演。
2、百戏中出现了扮演特定人物或者有简单故事情节
3、百戏促进了新的艺术形式的形成为歌舞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汉代舞蹈的特点:
1、由于受百戏的影响,有很强的技艺性
2、汉代舞蹈一手袖为容,舞人穿薄如蝉翼的长袖舞衣。腰肢纤细,舞动起来轻盈舒展
3、汉代有不少手持武器的舞蹈
4、歌舞自娱,是汉代普遍的风气。
三、在国统区,舞蹈活动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吴晓邦为代表的“新舞蹈”及用进步舞蹈编演的舞蹈形式
第二种是以戴爱莲为代表的“边疆舞”
第三种是从延安传来的“新秧歌”
四、新中国舞剧的四种风格:
1、以戏曲舞蹈及其他传统形式为主的“古典风格”舞剧
2、以民族和民间歌舞为主的“民族风格”舞剧
3、以芭蕾的形式和技法为主的“芭蕾舞剧”
4、按照现代舞的美学原则而又相对突出个人风格的“现代舞剧”
五、舞蹈在革命作用中的体现:
1、苏区歌舞--革命舞蹈的萌芽
苏区歌舞伴着中国人民革命的脚步,用文艺的形式教务人民,宣传革命真理,为的人类进步事业服务
2、舞蹈在长征路上
在长征这一人类空前的历史壮举中,红军宣传队员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红色歌舞活动,有力的配合了这一伟大的壮举
3、秧歌运动与舞蹈
中共中央为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有计划的领导文艺活动,主要的表演形式是秧歌运动
4、抗战的舞蹈怒潮
抗日时期各根据地的舞蹈,其特点是采用群众喜闻月间的多种舞蹈形式,配合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结合当时当地对敌斗的具体要求,创造出不少具有战斗特色的舞蹈,极好的配合了当时抗日斗争的形势需要。
六、西方舞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
1、留洋海外的学生和出使各国的清廷官员在数量上日渐增多,亲眼目睹欧美盛行的交际舞、芭蕾舞、外国民舞
2、1886年,最早的西方马戏团进入中国
3、20世纪以后,西方舞蹈团体到中国演出趋势一直保持上升的态势,涉及芭蕾舞、现代舞和外国民间舞
4、。
5、1926年莫斯科国家剧院歌舞团在上海卡尔登戏院演出
6、1926年爱玛。邓肯率领的“莫斯科邓肯舞蹈团”进入中国
7、1926年,唐槐秋在上海开设了第一所舞蹈教育机构---“交际跳舞学社”
七、西周礼仪乐舞的代表作品:
《六代舞》包括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濩和大武
9《六小舞》包括:帗舞、羽舞,旄舞,干舞,皇舞和人舞
八、西晋南北朝各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各民族乐舞的交流代表事件
1、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以来,“胡月”“胡舞”不断传入中原
2、西晋散失的《清商乐》等汉魏乐舞也随之带入
3、十六定西域,得到了《龟兹乐》
4、东晋张重华占据凉州,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