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提取26万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开车赶回武汉,准备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次日凌晨,由于路面结冰,他驾驶的车与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工钱送到了60多名农民工的手中。“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
思考:
1、孙水林孙东林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吗?如果是,他们对哪些人负责?
2、孙水林孙东林的负责任主要体现在哪里?
3、孙水林孙东林的信守承诺结果如何?
第三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思考: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两个故事的结果为什么会截然不同呢?说明了什么?
思考:
信义兄弟,商鞅立木为信,周幽
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我们要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做一
个负责任的公民。
人是没有完美无缺的,在人生中难免有过错,。问题是你用什么态度,对待自己的过错。
◆你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的?是勇敢认错,还是逃避责任?请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如果你有勇敢认错的经历,请与同学交流一下。
一、信守承诺勇担过错
2、承认错误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二、自觉承担责任
1、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