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后交叉韧带是限制胫骨相对股骨向后移位的主要结构,后交叉韧带损伤比前交叉韧带少见。单纯损伤时表现为胫骨后沉,如摩托车祸中挡泥板直接撞击小腿近端前方。临床症状轻,容易漏诊。目前认为,单纯的后交叉韧带II°损伤(后向不稳定小于10mm)推荐保守治疗,而III°损伤,即后向不稳定超过10mm,应行后交叉韧带重建术。II°损伤如果股四头肌发达有力,通常能弥补后交叉韧带的功能,运动员能继续从事体育运动。经过康复训练后,病人仍有后交叉韧带损伤不稳定的症状则需行重建手术。手术较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困难,结果较难预料。当前常用的移植物为自体腘绳肌腱,股四头肌腱等。也可以选择异体的肌腱或跟腱。双束重建更加符合后交叉韧带的解剖特点。大多数后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进程比前交叉慢,而且训练强度低;康复方案取决于移植材料、患者耐受度和手术大小。因此,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训练康复方案。比如我们长海医院骨科对后交叉韧带损伤分别采用自体腘绳肌,异体跟腱,LARS人工韧带进行重建。三者中,对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的患者我们最为保守,康复速度稍慢于常规康复计划,尤其早期强调支具0°位保护,采用异体跟腱者因为胫骨端移植物带有骨块,固定牢靠,股骨端多为双束固定,基本遵照以下康复计划进行;LARS人工韧带因为双束固定,人工韧带固定的韧度和最大失败载荷均强于前两者,且多数接受人工韧带手术患者为靠近胫骨侧后交叉损伤,术中保留韧带残段,以LARS作为加强,保留的PCL本身有愈合趋势,康复可以较为积极。
康复训练程序
阶段训练一(术后0-6周)
本阶段康复目标是提高髌骨活动度,防止股四头肌萎缩;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往往难以完全伸直,早期锻炼可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尤其要注意术后早期小腿垫高,膝关节悬空,依靠重力把腿压直;6周时膝关节活动度要达到0-90°。
,持续冷敷
鼓励患者做足跖屈与背伸活动,一屈一伸为一下,每次20~30下,每天3-4次,主动伸缩和被动牵拉小腿屈侧肌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左右滑动为主,上下滑动要小心
,此练习在患者能耐受的条件下逐渐进行
  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大腿前面肌肉群)绷紧动作,肌肉必须最大主动收缩维持6秒,并注意检查股四头肌内测头是否收缩有力,这是一个关键点。30-50次/小时,每天锻炼2-3次。
°,练习直腿抬高,如恢复可,不带支具进行直腿抬高练习
直腿抬高至30°,并停留6秒以上,有些患者可能一下子抬不起来,可以先主动辅助练习
,开始膝关节活动度被动练习
:仰卧位,小腿垫枕,完全依靠重力被动伸膝
,患者坐在床边,患肢完全在重力下被动屈膝,术后4周争取屈膝到70°,
,膝关节主动辅助屈曲练习
:患者坐在床边,主动屈膝练习,有牵拉感后借助健肢的重力作用助动屈膝,争取6周后屈膝达到90°
:仰卧下滑动足跟,主动辅助屈膝运动,如吃力可将健踝交叉放在患侧踝关节前方,辅助患膝关节屈曲。
 
阶段训练二(术后7-12周)
本阶段康复目标是逐步增大膝关节活动度,开始负重,逐渐实现步态正常化
,可使用拐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