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3
文档名称:

新章节程与章节堂教学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513KB   页数:3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章节程与章节堂教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yzhlyb 2018/10/17 文件大小:1.4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章节程与章节堂教学ppt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课程与课堂教学
怀化学院教育系
栗涛
·教材教法对策篇·
△ ,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上都迫切需要做出回答.
△ 有人备课写教案10年,但仍停留在最初1年的水平上;有人备课写教案1年,?
△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备课,,是因为当老师,每日授课,,其中甘苦,教师自知,一代代承袭下来,,,教材改了,教法正在改,备课不改行吗?
面对新课程,“课”到底应该怎样“备”,这确是一个满有挑战性的问题,因为在课改浪潮中凸显出许多新的矛盾,备课既是一个矛盾焦点,也是一个难以破解的难题。我们来讨论这一问题,并非说一定能说好这一问题,而是旨在抛砖引玉,并期待大家共同来关注这一问题。也希望这焦点问题能有所突破。
第一章面对新课程,应该怎样备课 ——新课程下的教师备课改革
第一节备课是课改的切入点
备课是课改的切入点,教师怎样才能走进新课程,首先应在备课和教学设计上寻找突破口。如在课改实验区,许多实验教师拿到新教材备课的时候,感到茫然,乃至遇到一些十分困惑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1、新教材体系和特点如此之新,一下子不知怎样去把握和处理。
2、新教材要求活用,不知应如何开发新课程资源。
3、面对陌生的三维目标,应如何去确定和整合?
4、旧方法不能用了,根据课标精神又该如何来设计一节课呢?
5、变革教学方式,研究学****方式,教师该怎样去组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活动?
6、“八股式”旧教案中看不中用,必须改,但新课程教案有该怎样写呢?
……
显然上述这些问题的解决大都要在备课和优化新课程教学设计中得以解决。这是一个课改矛盾的焦点问题,也是课改的一个突破点,抓住它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什么是备课?“备”,可以理解为“准备”、“预备”。“备课”就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和了解学生,弄懂弄通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并在此基础上创造行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地教学方案。
备课≠写教案。编写教案是备课地一部分工作,但备课并不简单等同与写教案。过去许多学校和教师把大量时间用与写教案,这是不合适的,教师应把大量时间用于钻研教材,翻查收集资料,了解学生,优化教学设计等。
第二节备课改革首先从关观念上突破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任何一次教育改革,无不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每前进一步,无不依赖教育观念的突破。备课的改革也是一样,首先教师思想观念上必须又所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没有教师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就不会又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当前有些教师在课改当中“上不去”,教案没有创新,他们还未能真正跳出“导入—讲授—巩固—作业—小结”的教学思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与其说是方法技巧的落后,倒不如说是教育思想陈腐,教学观念的落后。应当说,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着他们的手脚,使他们摆脱不了旧的教学模式,跳不出传统教学的框框。特级教师于漪说:“观念的转变影响改革的全局,观念转变了,就能居高临下,看得清楚,看的透彻,纠缠在一起的问题也比较容易剥离,一通百通。”正确的教育思想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灵魂。观念更新比方法更新更重要。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所以改革备课方法应先改革备课思想。
附:教海拾贝
一、怎样看教育
△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蔡元培)
△ 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陶行知)
△ 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黄全愈)
二、怎样看教材
△ 教材不是圣经,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 教材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本。大凡有助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可以作为教材。
△ 教材离学生生活越近,发挥的作用越好。
△ 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
△ 教材是教师“教本”,更是学生的“学本”。
特级教师李镇西说:“……问题是,在进行技巧训练的同时,不要忘了创新教育中更重要的一点,这就是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让他们的心灵获得自由。比如在阅读教学中,与其煞费苦心地‘引导’学生找这个‘关键词’寻那个‘关键句’,不如让学生畅抒己见;宁肯让阅读课成为学生精神交流的论坛,也不要让它成为教师传授阅读心得的讲座。又如作文教学,与其仅仅‘训练’学生如何在‘怎样写’上下功夫,不如放开让学生更在‘写什么’上多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