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信阳农专茶学系茶文化09-1班
茶文化学
作者:高源同
暴雪
第一章、中国茶文化发展简史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大。自西汉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茶”记载以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陆羽《茶经》系统总结形成的茶文化,发展至今也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唐代以前的茶文化)
据植物学家论证,属山茶科植物的
茶树早在几十万年前就在中国西南部
进化成形。唐代陆羽《茶经》称,茶
树在“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说明在
唐代中期,我国的川东,鄂西一带已
分布有许多野生古老大茶树。近几年
通过考察,已在我国发现大量的野生
大茶树。这些古树的发现时茶树原产
地的历史见证。
云南勐海巴达野生大茶树
,发乎神农
唐代陆羽《茶经》这样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说明茶之饮用,发源于史前的神农时代。
神农氏是我国五千年前发
明农业与医药的传说人物
,相传“神农尝百草,一日
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因此中国发现与利用茶的
历史已经有五千多年了。
神农氏
巴蜀是中国古代一个古老的地域,指现在的四川、湖北以及云南、贵州两省的部分地区。巴蜀地区在史前的神农时代,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中可知那时就发现和利用茶叶了,以后才开始有了饮茶的历史。 《华阳国志·巴志》称:周武王灭纣后, 巴族地方出产的“丹、漆、茶、蜜…皆纳 贡之” 《华阳国志·蜀志》载:“什仿县,山出好 茶。”又载:“南安、武阳,皆出名茶。”
华阳国志
(唐代的茶文化)
,饮茶习俗迅速普及
进入唐代以后,茶叶生产迅速发
展,茶区进一步扩大。据史料统计,
唐代已有80个州产茶,茶区面积增
大,饮茶习俗也随之迅速普及,茶叶
文化向外传播有了一定的发展。
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松赞干布
日本最古之茶园
比较精细加工的蒸青饼茶,出现在隋唐时期,是在原始散茶原始饼茶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陆羽《茶经》称:“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说明唐代蒸青茶已有四种。
唐代蒸青饼茶的煮饮方法,参考唐人
描写皇宫内妇女饮茶场景的《宫乐图》
可以获得一些信息:煮茶,用碗喝茶。
仿制的唐代饼茶
唐代《宫乐图》
《茶经》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
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
人。陆羽是一个弃婴,从小在
寺院长大,受佛教影响较大,
一生嗜茶,走遍江南多省茶区,
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
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
对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做
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茶仙”,
奉为“茶圣”,祀为“茶神”,是中
国茶文化的奠基人。
陆羽及其茶经
、茶画、茶诗等茶文化作品显著增加
唐以前没有专门的茶书,自陆羽《茶经》问世以后,著茶书者日渐增多。
唐代的诗词作品甚多,不少诗人饮茶作诗,创作出了不少美妙动人的诗句。
唐代以茶为题材或有茶内容的书画作品也不少。
总之,茶书、茶诗或茶画都是唐代茶文化繁荣的体现。
卢仝:《七碗茶歌》
(宋代元代茶文化)
到了宋代,品饮茶叶的技艺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样是饮用团饼茶为主,但改“煮茶”为“点茶”,程序主要包括烤茶、碾茶、筛茶、煮水、温茶碗、点茶、分茶、品茶等。
所谓斗茶,是宋代的一种泡茶比赛风俗,其鉴别泡茶质量、区别胜负的标准,除了茶汤香味外,着重看茶汤表面泡沫的多少和持久的程度,泡沫多而持久者为胜。
宋代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