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达州市通川区魏兴镇中心校改造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
达州市通川区魏兴镇中心校改造
二、建设地点
达州市通川区魏兴镇校园内
三、项目建设期限
2010年
四、建设性质
改建
五、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改建运动场650平方米,并购置生活设施。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50万元,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解决。
七、主要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改善魏兴镇中心校的办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增强学校发展后劲,培养高素质人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项目建设单位
达州市通川区魏兴中心校
九、项目责任主体单位
达州市通川区教育局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全体人民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二十一世纪,我国急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业进行技术传播和技术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教育事业九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国民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确立了大力发展教育的战略方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了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导向改革与发展教育事业逐步成为社会共识,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出现逐步回升的良好势头。农村义务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明显增强。但从总体上看,农村义务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统筹人力开发中仍存在着忽视农村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倾向,在统筹各类教育发展中仍存在着忽视农村义务教育的倾向,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措施还不够有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不够灵活,人才培养的数量、结构和质量还不能很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国家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是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措施。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对于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尽快改变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切实发挥农村义务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跨入新的世纪以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与改革也正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因此,随着中央和地方财政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强师资培养和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必将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四川省作为全国有名的人口大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多项人均指标均排在全国钟后列,人口负担还没有完全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工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偏低,技术创新水平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造成种种状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四川省的教育事业不够发达,人口整体素质还不够高。根据四川省统计年鉴现实,目前四川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8年,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全省人口的千分之一。人民素质和科技创新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四川省经济发展和综合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
因此,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从盛情出发,充分认识到农村义务教育在各类教育中与经济建设紧密联系性,把农村义务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通过制定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由此可见,农村义务教育整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并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新发展,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三章编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令第45号);
二、《中华人民共和令第52号);
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
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国办发〔2007〕15号);
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六、《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总体方案》;
七、《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实施意见》;
八、《教育部财务司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关于编制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二期)需求规划的通知》(教财司函〔2009〕23号);
九、《四川省“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
十、《达州市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项目区农村初中教育设施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