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武汉老字号.doc

格式:doc   大小:4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武汉老字号.doc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8/10/18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武汉老字号.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武汉老字号
百年老店--叶开泰药店
早在20世纪30年代,汉口叶开泰,就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广州陈李济齐名,号称中国四大中药方。叶开泰中药店,在汉口有三百多年历史,它的自制名药参桂鹿茸丸、八宝光明散、虎骨追风酒、十全大初丸,名闻遐迩,远销海外。叶开泰制药,始终恪守虔诚修合、遵古炮制的传统。在它的店堂里,高悬两块金匾,一边与着“修合虽无人见”,一边写着“存心自有天知”,原来是在凭良心从业。从叶开泰开出来的药,包包货真价实,你放心吃好了。三百多年来,叶开泰的信誉,几乎从严没朋受到过挑战。因此,喜欢说俏皮话的汉口人,有句口头禅是:叶开泰的药——吃死人都是好的。
叶氏家族的成功,一靠济世救人,二靠科学入仕。叶家出的最大的一个官,是叶名琛(1807—1859),清代道光进士,任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还被擢升为体仁阁大学士。《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辞海》均有叶名琛条目,均称其为湖北汉阳人。据《叶氏家谱》记载,叶氏祖籍在安徽微州,明代初年,迁到了江苏溧水县塔山渡。明代末年,迫于兵荒战乱,叶开泰的第一代叶文机,于1637年初来来到汉口行医。适逢兵州一带瘟疫流行,叶文机前往应诊,在那里露了一手,深得简亲王赏识。于是,在简亲王赞助下,在汉正街鲍家巷口找了一所店屋,开起了叶开泰药
室,悬壶应诊,以医荐药,深得民心。传到第上代叶宏良手上,时局安定下来,场面做大起来,药室改成了药店,眷属也迁来了。到这时可以说算是落籍了。叶宏良善于理财治家,其子叶松亭成为科举入仕的第一个成功者,官至诰授中宪大夫,晋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叶名琛是叶松亭的孙子,叶开泰的第七代人,当然算地地道道的湖北人了。
亦官亦商,***与生意场两相呼应,使叶开泰几乎是一路顺风。叶氏家族尤其引以为荣的,是被时人评论为“相臣度量,疆臣抱负”的叶名琛。他有过被清廷赏识的***凌十八、广东天地会起义的经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身为体仁阁大学士的叶名琛,继续留在总督任上,在英法联军再次入侵广州时,他“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在城陷之后,又有保持民族气节的美名。不管历史对他作何评价,在叶氏家族中,在民间,传诵着一个故事。叶名琛被俘以后,被送往印度加尔各答。英国人逼迫叶名琛身着朝服,脚穿朝靴,头戴三眼花翎红缨帽,坐在玻璃房中售门票。面对大英帝国对中国人的侮辱,叶名琛以士可杀不可辱的气节,坚决不从,绝食自尽。他的壮举,为其北叶名沣继承的叶开泰的金字招牌,又抹上了一层光彩。叶氏家族从叶松亭以下,都有人做官,最小的官是河南确山县长。如果科举入仕不成,也要捐个官来做。叶名琛膝下无子,名沣一个儿子兼祧,再传三个儿子,称为叶开泰新三房。新三房一人捐了一个官,老大老二官至候补道与资政大夫,老三官至陕西道台。叶氏家族深谙朝廷有人做官,对于经商起到的保驾护航的作用。
不是说有了***的保护伞,什么狗屁药都可卖出去的。叶开泰的药灵不灵,看病人的口碑。叶家炮制药品,选料要绝对正宗,制作要绝对到位。《武汉文史资料》1980年第一辑发表了《中国四大中药店之一的叶开泰》。这篇文章,由叶氏第16代人叶元同口述,赵铎于1962年整理,郭友文于1980年第一辑发表了《中国四大中药店之一的叶开泰》。这篇文章,由叶氏第16代人叶元同口述,赵铎于1962年整理,郭友文于1980年编改。文章谈到选料时写道:“如制虎骨追风酒的虎骨,要选购前有风眼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