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育部對校園霸凌的定義*教育部界定的校園霸凌類別*易受凌對象與成因分析易被霸凌的三類學生言行失當者:言語/行為/態度失當而激怒他人愛說八卦、說壞話、愛嗆人、叫囂、口無遮攔亂瞪、亂惹人、毛手毛腳、品行不佳、做作、白目自以為是、囂張狂妄、耍老大、愛炫耀、逞強耍狠弱勢族群:言語溝通、動作反應、身材屈居劣勢身心障礙:身障、過動、精神病、學習障礙內向順從:老實乖巧、木訥寡言、膽小退縮身材劣勢:個子小、體弱多病、肥胖遲緩異類學生:長相、條件、言行舉止與眾不同的學生成績特異、表現好壞、長相美醜、家庭狀況、言行奇特、愛打小報告、衛生不佳、性取向、男人婆、娘娘腔、轉學生、復學生、原住民等。*我被霸凌了該怎麼辦?偏差行為輔導(導師、家長)校園霸凌評估會議確認啟動霸凌輔導機制支援管道處置向導師、家長反映(導師公布聯絡電話及電子信箱予學生及家長)向學校投訴信箱投訴向縣市反霸凌投訴專線投訴:高雄市0800-775-885向教育部24小時專線投訴(0800-200885)於校園生活問卷中提出各級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每學期辦理不記名生活問卷。學校:每年4月及10月各辦理乙次記名或不記名校園生活問卷。其它(警察、好同學、好朋友)向學校反映*校園霸凌防制措施支持團體法(supportgroupmethod,Maines&Robinson,1994),適用於教室層級:訪談受凌者:談談其感受、誰涉入霸凌事件教師召集涉入霸凌學生進行會談:可納入旁觀者或隨從者,約6-8人解釋問題:讓團體成員知道受凌者的感受共享責任:不加責備,說明整個團體要負起責任請團體提出想法或建議:讓受凌者更快樂的建議交由團體處理:將解決問題的責任交給團體成員再次會談:約一週後,和每位成員討論事情進展*反霸凌相關資源教育部校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