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非经贸合作的历史与现状
摘要
随着中非经贸近60年的发展,中非之间政治与经济联系都日趋紧密。本文从中非经贸关系着手,回顾近30年来,中非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概述中非经贸关系在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变化,从外媒的评述理解现阶段中非经贸发展的概况,分析中非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非经贸合作;历程与现状;问题;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非洲大陆越来越引起大国关注。非洲凭借其优厚的能源与资源,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与非洲的友好往来历史悠久,双方在国际事务中互相支持,共同建立了第三世界。特别是近30年来,随着中非的经济不断发展,中非经贸关系日趋紧密,双方从政治到经济的合作都不断加强。中国非常重视同非洲的经贸合作,加强与非洲各国的经贸合作与发展对于经贸关系的多元化发展、资源与市场的利用、巩固和发展中非友谊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非经贸合作的特点与变化
(1980-1999年)
20世纪8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非洲国家逐渐实现民族独立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调整,中非经贸关系逐渐步入迅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中非经贸特点主要变现为:双方贸易额不断扩大,贸易产品多样化,贸易范围几乎覆盖整个非洲。贸易方式不断增多,一般贸易与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对外援助等方式相结合,经济效益取得很大的提高。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非洲国家的经济一直到70年代末都处在增长阶段,到20世纪80年代,非洲经济受世界经济影响陷入了严重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适时调整对非政策用以加强中非经贸合作。中国根据非洲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展符合双方实际的贸易合作。在非洲总体贸易出现负增长的局势下,中国同非洲的贸易却在显著增长。%,%。
在整个80年代,中非贸易额虽然略有起伏但总体保持着增长趋势。这一时期,中国出口迅速增长,进口则有所下降,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其主要原因是:非洲经济困难,出口产品减少而且单一,而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进口来源增加。
20世纪90年代,由于外贸体质改革和外包经营的发展实施,我国开始重视对非经贸合作,将对非经贸合作确定为外经贸的战略重点之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极大的促进了中非之间的合作。1993年南非独立之后,中国同南非的贸易往来发展迅速。1999年,中国同非洲地区进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有14个,居前四位的分别是南非、埃及、尼日利亚和安哥拉。其中南非为最大贸易伙伴。
中非经贸合作的“黄金”时期(2000-2009年)
在中非合作的“黄金期”,贸易增长快速、结构不断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更加多样化、贸易合作方式多样化、合作领域范围广泛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非之间的友好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促进共同发展,在中非的共同努力下,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回忆于2000年10月在北京举行,会议以平等磋商、扩大共识、增进了解、加强友谊、促进合作为宗旨,就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中非在各个领域的实质性合作进行了规模空前、富有成效的对话。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与非洲国家集体对话和双边磋商的全新合作机制的正式确立,进而开启了中非合作的新纪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