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德智体全面发展,比较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具体要求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语材料,有一定的听说能力。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二、学习年限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硕士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三、研究方向1、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及其应用与发展;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历史经验。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主要研究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规律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基本规律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与特点、原则与方法;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新农村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研究农村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点、规律、内容与方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和方法。4、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研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价值、内容、特点、规律和方法,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运用与创新。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补修课程和实践环节,。学位课为必修课,含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12学分;补修课程不计学分;实践环节为必修课,含专业教学、科研实践、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计2学分。(一)学位课8门()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二)非学位课8门(12学分)非学位课由硕士生导师组和硕士生本人根据培养方案和研究方向的要求及硕士生的实际共同协商确定,给硕士生以充分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时间和自主选修课程的灵活性,鼓励硕士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宽其知识面和研究领域,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60篇以上的中文、外文文献资料进行系统阅读,其中,外文资料不得少于三分之一,并做到有检查,有考核。(三)补修课程以同等学历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除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位课、非学位课外,还应补修该专业本科阶段的主干课2~3门。不修满规定的本科课程,不能进入硕士论文撰写及答辩。补修本科课程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跟随本科生修读或自学并参加规定的考试取得成绩。补修课程成绩计入成绩档案,但不计学分。本专业课程设置见附表。五、学位论文研究生按规定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