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椎管内脊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椎管内脊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doc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8/10/19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椎管内脊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椎管内脊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70例临床报告
刘磊,李学真,杨宝,刘藏,杨俊,王贵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0)
【摘要】背景与目的:脊膜瘤是椎管内的常见良性肿瘤,随着影像学、显微外科学、神经电生理学等的发展,手术治愈率逐年提高,本研究旨在总结脊膜瘤的临床特点,显微外科治疗手术技巧,以期对提高其临床疗效起到一些作用。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2000~2005年收治的70例经病理证实的脊膜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诱发电位检查,采取显微手术治疗,术中辅以电生理监测。肿瘤位于颈段21例(30%),胸段45例(%),胸腰交界2例(%),腰骶段2例(%)。全切63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症状均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随访3~6个月,无影像学上复发。结论:脊膜瘤是椎管内的良性肿瘤,胸段好发,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操作及合理的手术入路,可尽量避免脊髓及神经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如能全切除肿瘤及受累硬脊膜,可降低肿瘤复发率,预后良好。
脊膜瘤是椎管内的常见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常见于中年妇女,且以胸段多见。随着影像学、显微外科学、神经电生理学的发展及术中超声吸引器、激光等的应用,手术治愈率逐年提高,可经常达到全切除脊膜瘤,但是对于位于脊髓腹侧面的、钙化的、哑铃形甚至复发的,手术全切仍有相当的难度。现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经显微手术治疗的70例脊膜瘤报道如下。
,不含枕大孔区脑膜瘤,%。男性12例,女性58例,男女比例为1∶。发病年龄5~71岁,,10岁以下2例,10~19岁4例,20~29岁3例,30~39岁6例,40~49岁17例,50~59为14例,60~69为23例,70岁以上为1例。本组发病高峰年龄集中在60~69岁,%,40~%,50~59岁占20%。本组病例中,术前诊断为复发或残余脊膜瘤16例,%,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10个月至23年,。
(58例)是最常见的症状,其次是肢体无力55例,感觉障碍63例,直肠膀胱功能障碍15例。病程1个月至24年,。
,5例患者行CT平扫检查。所有患者均为单发肿瘤。MRI检查显示肿瘤位于椎管内或外,大多数T1、T2像上为等信号,增强后大部分肿瘤呈高度均匀强化,可见硬膜尾征,与脊髓分界清楚。CT平扫软组织窗上可见肿瘤为高密度,3例可见钙化。肿瘤位于颈段21例(30%),胸段45例(%),胸腰交界2例(%),腰骶段2例(%),其中哑铃形肿瘤占2例。病变从1个节段到4个节段不等。
,侧俯卧位或俯卧位,病变侧在上,颈段肿瘤需要上头架固定。68例采用后正中入路,2例位于颈1~2侧前方的肿瘤采取远外侧入路。手术方法:位于颈部的肿瘤,以颈7棘突作为骨性标志,胸段肿瘤术前采用X平片定位,或术中应用C形臂,脊柱导航;分开椎旁肌肉后,咬除相应棘突和椎板或行半椎板切除,尽量显露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