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幼犬的病魔犬细小病毒
杨三清
(汾阳市畜牧兽医局,汾阳 032200)
内容摘要: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P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犬传染性出血性肠炎称狗翻肠。可使犬发生严重的肠炎综合症和心肌炎综合症。现已传遍世界所有养犬国家和地区。发病率50-100%,死亡率为10-50%,对养犬业危害极大。
关键词:犬细小病毒 CPV 传染性出血性肠炎。
犬细小病毒病俗称狗翻肠,对犬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各年龄犬均可感染。根据临床发病犬的种类来看,纯种犬以及外来犬比土种犬发病率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天气寒冷的冬春季多发。病犬的粪便中含毒量最高。
CPV感染在临床上表现各异,但主要可见肠炎和心肌炎2种病型。有时某些肠炎型病例也伴有心肌炎变化。潜伏期7-14天,平均为3-7天;多见于3-4月龄幼犬。
肠炎性:主要表现呕吐、出血性腹泻和白细胞减少。病初主要表现仰郁、呕吐、腹泻、厌食,呕吐物初为未消化的食物,或混有大量胃内黏液和黏膜,(严重者呕出胆汁样或带血丝的液体)。腹泻起初呈黄色或灰黄色稀粪便,随后呈血色或番茄汁样稀粪便,有特殊的腥臭味。并发细菌感染时,体温升高(一般在 39-℃),迅速脱水,眼窝凹隐,皮肤弹性减退,体重减轻,病犬高度沉郁。随后因脱水、电解质严重失调和酸中毒,常于1-3天内死亡。本病的病程一般为5-7天,如能耐过一周,多预后较好,部分病犬发生肠套叠。本病的发病率为20%-100%,死亡率为10%-50%。
心肌炎性:多见于4-6周的幼龄犬,常无先兆性症状,除有轻度呕吐或腹泻外,继而突然衰弱,呼吸困难,黏膜苍白,脉搏快而弱,心脏听诊出现杂音,心电图发生病理性改变,常因急性心力衰歇而突然死亡,致死率为60%-100%。
肠炎型:自然死亡犬极度脱水,消瘦,腹部蜷缩,眼球下陷,可视黏膜苍白。肛门周围附有血样稀便或从肛门流出血便。
剖检变化:  可见患犬小肠,特别是空肠和回肠的粘膜严重脱落,肠内容物中混有大量血液,出血严重,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呈暗红色,胃粘膜出血明显。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血常规检查,可做出初步诊断。但要确诊还需实验检查和病原检查。
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电镜与免疫电镜、血凝(HA)实验和血凝仰制(HI)实验、免疫学诊断、细胞培养技术等。临床上常用犬细小病毒抗原快速诊断试纸条进行早期诊断和签别诊断。
本病尚无特效药治疗,主要采取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
治疗原则:  增强抗体、中和病毒、防止继发感染、防止脱水、止吐、止血、止痢、补液、强心、调节电解质平衡,防止酸中毒等,提高患犬综合抵抗能力,帮助度过重症期。
治疗方法:
1. 特异性抗病毒治疗:  早期可采用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1kg/)和犬用α干扰素(1kg/20~40IU),每天1次,连用3-5天。
2. 抗病毒治疗:采用复方地槐注射液(1kg/-),每天2次,肌肉或静脉注射。
3. 对症治疗:  根据病情应进行禁食禁水,并且采取合理的补液和补充电解质,缓解酸中毒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措施。通常选用林格氏液、葡萄糖生理盐水,大中型犬每天按(1kg/30-40ml)幼犬和小犬(1kg/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