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试析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政策中的社会联盟角色.doc

格式:doc   大小:62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试析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政策中的社会联盟角色.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10/20 文件大小: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试析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政策中的社会联盟角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试析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政策中的社会联盟角色【】最惠国待遇政策是一个国家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成国际贸易与国际政治特征的重要因素。美国作为国际贸易体系中最具分量级的角色,总是利用贸易制裁的大棒对国际贸易施加影响,最惠国待遇政策就是其中之一。以社会联盟理论分析其最惠国待遇政策,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好预测性。【关键词】最惠国待遇对华利益集团一、美国1993-1994年对华最惠国待遇案例回顾1993年,民主党总统克林顿取代共和党总统布什执掌白宫,政府提出了以行政命令取代立法的所谓“灵活”办法,并于1993年5月底宣布了行政命令,即为了获得最惠国待遇,中国必须满足美国提出的种种人权条件。克林顿政府的这一做法严重损害了美国工商界的切身利益,对华经贸利益受到反华利益集团联盟的直接威胁。让强调人权价值观的反华利益集团及其在国会中的代理人控制对华政策的制定,将忽视和损害它们的利益。为此,工商界联合政府内外、国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成功迫使克林顿政府改变了把贸易同人权“挂钩”的政策,恢复对华最惠国待遇。1994年5月底,克林顿政府不得不放弃1993年行政命令的有关规定,明确宣布贸易与人权脱钩,重新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二、社会联盟理论及相关联盟一国的对外政策总是与其国内状况紧密相连,贸易政策也不例外。当国家间就某一特殊问题进行协商谈判时,其结果不仅取决于谈判时双方所使用的策略和努力,也取决于国内的相关态度;某一国际协议的最终达成,既是国际上各国间的利益博弈结果,同时也是国内各利益集团的博弈成果。社会联盟理论提供了一种以利益集团的不同利益为中心的研宄视角,与国家相对优势联系较为紧密的生产者较倾向于更为开放的贸易政策;反之,处于劣势的生产者则倾向于要求更多的国家保护。分析贸易理论、联盟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我们可以找到合适的答案。这里将使用两种主要的模型。根据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当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时,一个国家供给相对多的要素称为这个国家的充裕要素;供给相对少的要素则称为这个国家的稀缺要素。根据“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对要素所有者的相对收入有很大的影响,而国际贸易导致了相对价格的改变,所以国际贸易具有很强的收入分配效应:一个国家充裕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稀缺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受损。当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时,李嘉图-维纳模型提供给我们一种解释范式。该模型假定,要素无法在国内自由流动,因此要素收益与它们所处的行业密切相关。自由贸易使出口行业的特定要素的实际收益增加,而进口竞争行业的特定要素的实际收益减少。同一要素所有者会根据所在行业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政治偏好,从而构成基于行业的不同政治联盟。综合上述两种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在生产要素流动较为活跃的阶段,广泛的、以阶级为基础的政治联盟较容易出现;而当生产要素流动较微僵化时,相对较狭隘的基于行业分化的联盟则比较容易登上舞台。若要素整体流动存在明显差异,则贸易问题便会引发不同的社会分化。贸易问题不仅会吸引政府的注意力,更由于切身利益而引来社会各种政治联盟的关注。关注贸易问题并对贸易政策产生影响的社会政治联盟主要是工会、商业组织、农业组织等相关社会组织和各种游说集团。工会、商业农业组织等具有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