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2005 年 8 月 26 日,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在这个晚上,一个叫做《超级女声》的节目落下了帷幕, 一个普通的成都女孩以三百五十二万八千三百零八票的高票数, 成为这场平民选秀的冠军。见证这一时刻的,是电视机前近 4 亿的观众。不久之后,这个叫做李宇春的女孩登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成为“亚洲英雄”。在中国电视诞生的 47 年后,娱乐节目走向了癫狂。90 年代1990 年 3 月 14 日,一档叫做《文艺天地》的栏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开播。后来,它改名叫做《综艺大观》 。《综艺大观》 是一个标本式的电视文艺晚会栏目, 延续了春晚的主要风格,可以看作是日常版、微缩版的《春节联欢晚会》。《综艺大观》同《春节联欢晚会》一样,开播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收视率在全均收视率 18%,平均每期收视人数达 2 亿。紧接着,《东西南北中》、《曲苑杂坛》等衍生栏目相继出现,并且均得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春节联欢晚会》与《综艺大观》等晚会节目的成功,得益于文艺演出与电视媒体的结合。在文化事业发展尚显欠缺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民众进剧场观看文艺演出的机会很少,而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则相对较高, 广大电视观众处于一种文化饥渴的状态。 电视的大众传播特性, 将最优秀的文艺演出集中在荧屏中, 利用最少的演出资源, 覆盖了最广泛的观众群体,让观众足不出户却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综艺大观》等栏目的发展造成了三个直接结果。第一,观众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第二,节目创作被过度开发, 创作优秀节目越来越难; 第三, 创作队伍、 演出队伍越来越急功近利。而正是这三个结果成为《综艺大观》迅速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与《综艺大观》同时,中央电视台还有另外一档节目,叫做《正大综艺》。《正大综艺》从来没有占据过中央一套的黄金时间, 收视效果与社会反响也一直不温不火。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节目中居然存在着日后成为《综艺大观》掘墓人的重要元素。当中国电视走到第 40 个年头, 1998 年,《综艺大观》开始呈现疲态,《春节联欢晚会》开始承受一浪高过一浪的批评之声。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 1000 平米演播室的启用,没有给春晚带来更多的新鲜血液。这个时候,人们开始注意到一个词:电视湘军。电视湘军的崛起,是因为一个电视台,叫湖南经视; 是因为一部电视剧, 叫《还珠格格》; 也是因为一个综艺栏目, 叫《快乐大本营》 。《快乐大本营》 开播于 1997 年 7 月 11 日。湖南卫视的这一栏目几乎颠覆了人们对于电视综艺节目的概念, 综艺原来不一定非得是晚会, 演员原来不一定非得唱歌、 演戏, 主持人原来不一定非得稳重端庄,游戏原来不一定非得在私下。这一明星参与的游戏节目让观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开播后收视率节节攀升, 奠定了日后湖南卫视“快乐中国”口号的基础。《快乐大本营》的成功,迅速引起了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的克隆、复制。 《欢乐总动员》等跟风的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时,人们回过头来看央视的《正大综艺》,发现,这种明星参与游戏的形式,在《正大综艺》中早已出现。但遗憾的是,这些游戏只是点缀,并没有被充分重视。游戏中变回普通人的明星, 以及观众在节目中的深度参与, 成为《快乐大本营》 的两大制胜法宝。当观众厌倦了晚会,并且晚会质量不断下降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