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艾灸排病反映.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艾灸排病反映.docx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8/10/20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艾灸排病反映.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经络窜感,也叫得气,是一种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 感觉热能够传导至会阴,说明艾灸在打通任脉,对泌尿系统产生了效果。
3. 做艾灸的过程中,下腹中感觉形成一股热气,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体内经络内来回流动,上到头顶,下至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如练气功一般。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4. 做完艾灸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5. 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
6. 夏天艾灸以出大汗为佳,但冬天艾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尤其是额头、手心、足心部位,以出热汗为佳;出大汗者,表示身体比较虚。
7. 寒感,即灸后感觉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应多灸。
8. 热感,即腹腔发热至后腰,往上至百会,往下至涌泉。表明经络渐通,艾灸效果好。
9. 沉感,即心如石压。表明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10. 肚子咕咕叫或排气,是艾灸促进肠蠕动,帮助身体排出浊气的好现象。
11. 腹部或后腰出油,表示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垃圾过多,坚持艾灸。
12. 做艾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是有点热,表明受灸者经络不通,身体比较寒。
13. 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热的那半身经络不太通畅。
14. 灸的过程中,手心或足心出冷汗,而后才出热汗。说明受灸者体内寒气重,出冷汗表示身体向外排寒气。
15. 做完后口干舌燥,咽喉难受,说明受灸者上焦有虚火,应配合做肩颈灸,疗效更佳。
16. 开始灸很热,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热了,这是正常的平台期,表示经络已经适应了,须要用猛火灸。
17. 酸痛、疲劳、嗜睡(白天爱困),表示受灸者体质酸性,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因灸后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体质弱的人前二、三次会出现乏力、困倦现象。
18. 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感觉头沉:表示受灸者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19. 肾脏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加,尿色有变化,表示受灸者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
20. 做完艾灸后,脐部有出黄水的现象,表示受灸者有妇科炎症(若为女性)或肠胃炎症。
21. 做完艾灸后下阴瘙痒,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块,表示受灸者可能有妇科病,月经不调,艾灸后经期会调整,有可能会出现短暂乱经。
22. 做完艾灸后全身无力感或酸痛感增加,表示受灸者体内有风湿,艾灸几次后即可消失。
23. 做完艾灸后持续出汗,表示受灸者体内湿气重。艾为纯阳之火,能助其排湿驱寒。
24. 做完几次艾灸会感觉口渴,是非常典型的上实下虚之症,再做过几次后会出现好转反应。若感觉病情加重了,建议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间穿插做刮痧、拔罐。
25. 做完艾灸后月经提前或推后。艾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所以女性做艾灸的3个月之内为月经调整期,月经可以提前或推后。
26. 出水泡,出红诊,表示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这种现象更须要灸。
27. 脐下出水泡,表示有妇科问题;水泡下还有红点,表示有炎症。脐周出水泡,表示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28. 灸后出现咳嗽,有黄痰,说明肺部有火,如身体无法承受继续施灸,可暂时少灸或停灸,稍好转后再行施灸。
29. 喉咙痛,咽干,声音嘶哑,表示受灸者有虚火,上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