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傲慢与偏见
库文档分享
作者简介:
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感伤》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库文档分享
内容简介
伊丽莎白是一个没有儿子的老乡绅的女儿,在五姐妹中,她排行老二。大姐简是远近闻名的淑女,伊丽莎白没有简姣好的面容,却在书籍中塑造了一个丰富又有内涵与个性的内心。她伶牙俐齿,看到当时社会上以财产和社会地位,来谈婚论嫁的风气,没有爱情,没有自己。她感到了对纯洁爱情的渴望和对现时生活的迷茫。这时,她遇到了貌似傲慢的达西。达西的朋友,宾利和简相爱了,但是达西以财产和地位的理由拆散了他们。伊丽莎白也遇到了一个表哥,他不为了爱情只是为了婚姻而追求伊丽莎白,她拒绝了他可笑的求婚。她的好朋友夏绿蒂却因为自己同样愁嫁二嫁给了她的表哥。伊丽莎白去拜访新婚的夏绿蒂,在那里遇到了达西,达西对她吐露了爱慕之情。但伊丽莎白却因为他的傲慢拒绝了他。后来,三妹与一个曾追求自己的军官魏肯私奔。魏肯与达西一同长大,在诱拐达西妹妹要挟财产不成后,做了一个军官。伊丽莎白听信了他对达西的诬蔑。而此时达西在受了伊丽莎白无礼拒绝后,依然爱着她,并且花钱让魏肯与伊丽莎白的三妹结婚,挽救了伊丽莎白的家庭。最终,伊丽莎白得知达西的一片深情,终于,他们结为连理,伊丽莎白终于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爱情。而简和宾利终于也走到了一起。伊丽莎白勇敢的用知识和见识充实了自己的心灵,最终,冲破了财产与地位和世俗眼光,得到了自己的爱情,在一个充满了虚伪和浮华的社会,找到了自我和珍爱。
库文档分享
人物分析
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
库文档分享
人物分析
傲慢是达西最明显的性格特征,他的傲慢导致了偏见、误解和争论的产生。但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努力摆脱傲慢,学会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