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一觞一咏,亦乐亦悲.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觞一咏,亦乐亦悲.doc

上传人:birth201208 2018/10/21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觞一咏,亦乐亦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觞一咏亦乐亦悲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比较谈
王勃在《滕王阁序》的结尾有这样的慨叹:“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显然,阎公宴上的王勃在追思三百年前王羲之的兰亭盛会。都是良辰美景,都是赏心乐事,善感的心灵,又都触景生情。赏读两文,我们从作者亦乐亦悲的情感中能看出文心。
视点一:写美景,写乐事
同:乐在山水,乐在盛会
兰亭集会,是在山水明丽的会稽山阴,“正是江南好风景”,作者用简约的笔墨描写出集会时的情景,远有崇山峻岭,近有茂林修竹,天高地远,清风********群贤毕至,又为这青山绿水平添了几分高雅。他们来这里不是狂饮大嚼,不是猜拳行令,而是在曲水中漂浮起酒杯,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简洁的笔触,写尽了兰亭集会的流风雅韵。
王勃也是极写山水之美、宴会之乐的。
旧历重九,秋高气爽。诗人登高望远,“雨销云霁,彩彻区明”,落霞自天而飞下,孤鹜自下而飞上,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日,虚景实景,交融一体。侧耳倾听,渔歌悠扬,雁叫阵阵,人声鸟语,相应成韵。
滕王高阁上的聚会,似乎人更多。既有长辈如阎公者,又有童子如
“我”者,胜友如云,高朋满座。宴会之盛,好比当年睢园竹林之聚;文采风流,可比曹植谢灵运。良辰美景之中,有贤主,有嘉宾,有文人,有武士,难怪作者深深感叹:“四美具,二难并。”人生难逢快慰之事尽让作者享受到了。因此,他不断地感叹,“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幸承恩与伟饯”,“奏流水以何惭”。
异:两种境界,各臻其善。
两文的作者都写山水之乐,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景物的色调和境界是有区别的。
《兰亭集序》笔调清新,有世外桃源之风。
王羲之描写兰亭周围的山水,用的是近乎白描的手法。他写到山岭竹木,写到流水天气。每种景物只用一字修饰,山是“崇”,岭是“峻”,林“茂”而竹“修”,流“清”而湍“激”,真是做到了“字不得减”。虽是简笔,但能让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兰亭旁,该是群山环抱,曲水弯绕,楼台亭阁,错落有致,仿佛世外桃源。
用笔简约,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王羲之写作本文,已处于人生的成熟期,文风恰似陆游所说“晚造平淡”。另一方面,王羲之所处的东晋时代,盛行山水玄言诗,士族文人过着优裕的物质生活,遍游江南的佳丽山水,在他们的诗句中,常常借山水谈玄理,写山水不是目的而是点缀,这种文风可能对王羲之有所影响。
《滕王阁序》用墨如泼,写出人间万千气象。
王勃笔下,景物的境界是阔大的。登高望远,“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作者不但写眼前景,而且通过想象,将整个洪都大地都收拢于自己的视野之内:襟三江,带五湖,控蛮荆,引瓯越。站在滕王阁上,还可以“望长安”、“目吴会”。作者笔下的色彩也是浓艳的,山是“层峦耸翠”,阁是流丹溢彩,抬望眼,落霞绚烂,碧水澄澈。铺锦列绣,文采斐然。
探究形成这种文风的原因,一方面,作者血气方刚,正是陆游所说的“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的时候。另一方面,也是那个时代文风使然。杜甫有诗“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从南北朝开始兴盛的骈体文一直还影响着唐初的文人。骈体文追求辞藻的华美,音韵的和谐,非浓墨重彩不能穷形尽相。
视点二:悲时运,感人生
同:乐极而悲甚,
两文都不是肤浅地从山水胜景中引发出赞美诗,而是在写美景乐事的同时忽然“兴尽悲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