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十.细胞凋亡(1).ppt

格式:ppt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十.细胞凋亡(1).ppt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9/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十.细胞凋亡(1).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十章 细胞凋亡与疾病 apoptosis&disease
讲授内容
一、概述
二、细胞凋亡的生物学特征
三、细胞凋亡过程与调控
四、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
五、细胞凋亡与疾病
一、概述
细胞是组成机体的基本单位,其生命过程包括增殖、分化和凋亡。
细胞通过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通过分化形成在形态和功能上各异的细胞,组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通过凋亡确保胚胎正常发育和内环境稳定。因此,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都是主动而有序的生命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均可引起疾病。
研究历史:
长期以来,生命科学的研究重点是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即细胞如何“活”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后期,免疫学研究发现,在胸腺中大量细胞死亡(凋亡),是一种选择性地去除自身反应T细胞的过程。如果这种凋亡受阻,自身反应T细胞不能清除,就会产生自身免疫病。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细胞凋亡的研究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课题,即研究细胞如何“死”的问题。
细胞凋亡的概念
凋亡(apoptosis)一词来自希腊语,apo指分离,ptosis指落下,
Apoptosis即花瓣或树叶的枯落。
1972年Kerr等人首先提出了细胞凋亡的概念: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由基因调控的主动而有序的细胞死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细胞凋亡的意义:

、多余的细胞。

、突变或衰老的细胞。
二、细胞凋亡的生物学特征
(一)形态学特征

核固缩、核染色质凝聚、边集,最后解离形成核碎
片。

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并逐渐与周围细胞脱离。
胞质脱水、体积缩小、空泡化;内质网不断扩张并
与胞膜融合,形成膜表面的芽状突起,即出芽
(buding)。
胞膜皱缩内陷,分割胞质,形成具有完整膜结构、内
含细胞器和/或核碎片的凋亡小体(apotosis body),它是
凋亡细胞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
溶酶体膜相对完整,故无局部炎症反应。
空泡化
固缩
出芽
胞膜内陷
凋亡小体
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二)生化特征

即D NA双链片段化断裂。其断裂部位发生在染
色质核小体的连接部,此处易受内源性核酸内切酶
的攻击而断裂。
DNase
DNA链上每隔200个核苷酸就有1个核小体,当
核酸内切酶在核小体连接部切开DNA时,即可形
成180~ 200bp或其整倍数的DNA片段。这些片段在
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可呈特征的阶梯状条带,是判
断细胞凋亡的客观指标之一。
在正常情况下,内源性核酸内切酶以无活性的形成存
在于细胞核内。如被激活就可切断染色质DNA。
核酸内切酶(无活性)
Ca2+
Mg2+

核酸内切酶(有活性) 切开DNA(核小体连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