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幼儿同伴关系的解读.docx

格式:docx   大小:3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幼儿同伴关系的解读.docx

上传人:2072510724 2018/10/22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幼儿同伴关系的解读.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自主游戏中同伴交往合作行为的分析
我们在撰写幼儿交往合作类的游戏案例时,最常用的几句话是什么?“通过游戏,幼儿的合作能力提高了。”“在游戏中,幼儿能够自主地与同伴交往。”“游戏让幼儿有了自主合作的机会,提高了其社会交往能力。”等等。然而这些话表达的其实是同一层意思,而且是最浅的一层。案例分析共通性太强、挖得不够深,直接导致案例分析不到位。
其实,幼儿交往合作、结伴游戏分几个方面,在分析前,我们可以想想它的侧重点,就某一行为进行有针对的分析。今天的业务学习我们就同伴间结伴游戏行为进行一次学习。
一、儿童需要自己的玩伴
“同伴”是指儿童与之相处具有相同社会认知能力的人。
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就构成了“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为儿童学习体验、交流情感、宣泄情绪、习得社会规则、完善人格提供了充分的机会。是满足儿童社会性发展需要、获得情感支持和安全支持的重要源泉。儿童在亲密的友谊关系中获得满足,体验到自我价值、归属感和包容。
二、儿童结伴过程中拟达成的目标
1、结伴形成
主动结伴:培养儿童的结伴经验、共同活动的意识、同伴平等的意识、责任意识、同伴配合交往的能力、独立寻找玩伴的能力、沟通与选择能力等。
接纳同伴:培养儿童的宽容心、学会理解、学会从同伴的立场协商和共同活动等。
2、任务与分工
任务产生:培养儿童在兴趣基础上提出问题的能力、对结伴的游戏活动目的性的理解与掌握。
分配任务:培养儿童的选择能力、沟通协商能力等。
3、游戏阶段
支持缺乏游戏经验的儿童进入游戏:培养儿童参与活动的自信心及积累工作经验等。
促使游戏从无序到有序:培养儿童的活动计划能力等。
各种问题的解决:培养儿童的意志力、自我管理意识等。
4、合作阶段
共同使用材料: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能区分公共物品、有私人物品的意识等。
共同推进游戏:培养儿童理解同伴的意识、理解权利与责任的关系、理解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等。
5、沟通与交流
倾听与表达:培养儿童尊重发言者的意识、倾听别人发言的能力、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等。
6、游戏中的“领袖”
理解什么是“领袖”:培养儿童对“职务”与责任的理解等。
选择“领袖”时出现“一边倒”时的应对:培养儿童不盲目跟从而具有自我认识的意识、让他们懂得在集体中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要顾全大局等。
争抢“领袖”时的应对:培养儿童民主、公平意识、权利与责任的关系意识等。
没人愿意做“领袖”时的应对:培养儿童的责任意识、对权威的理解等。
7、游戏中的规则
规则的产生: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自己制定规则的能力等。
规则的表达方式:培养儿童对隐性规则的认同等。
规则的执行:培养儿童自觉执行规则的意识与能力、规则是需要共同遵守的意识等。
三、结伴游戏情况分析
(一)自行结伴
小班开展结伴游戏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儿童共同活动的意识和语言交流的能力,为其进入中、大班后形成小组意识、合作完成任务奠定基础。对小班儿童来说,他们并不具备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而只会通过某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可以在了解儿童真实反应后再给予评价,同时通过评价帮助他们不断积累经验,使之在以后的活动中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迁移、运用。
中班初期儿童对合作与交往的目的并不是很清晰,往往带有及时性和随意性。
因此,在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