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10/22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研究背景
阅读是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近年来一直困扰许多一线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难题。笔者任教学校所使用的《译林小学英语》教材中,高年级的教材内容基本以语篇阅读教学为主,阅读材料的内容覆盖面广,涉及故事、童话、节日、科学知识、人物传记等。这样的阅读材料有趣生动,故事情节和图片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即便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话题很感兴趣,但因语言能力不足,在朗读、复述课文内容时仍然存在
以译林版小学5A Unit 8 At Christmas的教学为例,
该单元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及文章内容的理解存在困难。不少教师在教学时****惯于将课文内容从词到句逐一解析,讲解细致入微,唯独缺少让学生思考和运用语言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养成了学****的惰性,期待着教师将学****内容“嚼碎”了之后自己再“吞咽”下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较低。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Mind Map)是由托尼?巴赞(Tony Buzan)
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在《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
一书中对思维导图是这样定义的:“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用钥匙。思维导图可以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托尼?巴赞,1998)。形象地说,思维导图就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从中央主干向四周放射关联的分支,并用关键词或图形对分支进行标识,再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可视化。这一思维工具虽然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作为一种学****策略,是符合人类大脑思维方式的,是一种使大脑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的工具。思维导图的核心就是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将你的思维痕迹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欧阳苹果、陈清,2008)。
三、案例描述
译林版小学英语5A Unit 8 At Christmas 一课的内容虽然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生动活泼,但文章的篇幅较长,给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造成了困难,但单元中的每篇文章基本都是围绕圣诞节的活动而展开的。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借助
思维导
绕节日的时间、特殊意义及活动等几方面,提
炼出文章的主体脉络,就可以使描述性文字通过层次清晰的线条和色彩变得不再枯燥,有效降低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困难
四、启示和思考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究竟该如何使用?是在新授课中以学生自主学****为主,还是在课后复****整理环节使用?
笔者在日后各个单元的教学中,继续进行了思维导图的实践和研究,找到了一些恰当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在阅读篇幅长、生词多、文章结构和层次复杂或不太清晰的文章时,先由教师呈现思维导图,大概地介绍全文大意,帮助学生整体理解文章;然后,根据中心主题和主干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分部分、分层次阅读,突出重点,关注细节,加深理解;阅读后,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和交流,此时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利用思维导图呈现答案的关键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复述课文内容。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以及课文的长度和难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