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月诗派
闻一多
朱湘
林徽i因
徐志摩
新月社
徐志摩:几个爱做梦的人凭借一点子创造能力,一点子不服输的傻气,做一番事业,在艺术界里开打开一条新路,在政治思想界里也开辟一条新道……。
中坚人物有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闻一多、陈西滢、林徽因、凌叔华等。
1928年《新月》月刊创刊。
《新月》曾经宣称:
我们都信仰‘思想自由’、我们都主张‘言论出版自由’,我们都保持‘容忍’的态度,我们都喜欢稳健的合乎理性的学说。”
共同的志趣:自由、容忍、稳健、理性
梁实秋的《绅士》
自由与坦然、宽容与大度、沉着稳健、谦抑忍耐
知耻有节
共产、新月派、三民主义
胡适和鲁迅
新月派是有着自己的文化坚守和政治追求的文化团体,但是它的最为突出的贡献是体现在文学实践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学批评、二是格律歌创作、三是小说戏剧和散文,都颇有建树,其中以诗歌成就最大。
梁实秋的文学批评: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古典人文精神)
余上沅、丁西林等提倡“国剧运动”
凌叔华、林徽因等的小说创作
新月诗派以新格律诗的理论提倡和创作实践而著称,形成了自五四白话诗实验以来的又一次质的飞跃,是继浪漫主义新诗创作之后的又一次新诗的大繁荣。
代表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另外还有清华文学社的“四子”:朱湘(子沅)饶孟侃(子离)、孙大雨(子潜)、杨世恩(子惠)以及林徽因、刘梦苇等。后期新月诗派的成员主要有陈梦家、方玮德、邵洵美、卞之琳、方令儒、臧克家等。其活动时间大约在1926年——1931年。1926年《晨报副刊·诗镌》创刊标志着以提倡新诗格律化为宗旨的新诗艺术流派——新月诗派的诞生。一直到1931年徐志摩去世,新月诗派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新格律诗理论:寻求诗歌内在的情感节制和形式美
闻一多是格律诗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诗的格律》一文集中阐释了这一主张。
闻一多认为,格律是诗歌不可缺少的因素,格律就是节奏,诗不应当废除格律。对于一个会做诗的高手来说,格律不是束缚。真正的诗人不会被格律束缚住,他们乐意带着镣铐跳舞,而且越是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带着镣铐跳舞才跳得痛快。
格律不仅可以节制诗形,还可以节制情感
闻一多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与句的均齐。
由英国的格律诗的foot ,提出了“音组”的概念。
商籁体诗歌( ),十四行诗。
继承古典
新月派实际是要在吸收外国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使新诗成为中西艺术结合产生的宁馨儿。
格律诗运动的价值和影响:
(1)新月诗派的新格律诗理论出现在中国新诗艺术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新月诗派主张新诗创作态度的理性和严谨,倡导新诗格律化,化解了白话诗的生存危机和新诗坛的混乱。
(2)新月派在新诗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新诗理论,并在创作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验,应当说新诗艺术的真正建立是自新月派开始的,尤其是“三美理论”是在充分研究和尊重诗歌艺术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的新诗的美学标准,是对新诗发展问题的最早的、系统的、科学的认识。
(3)新月派的诗歌理论和实践对后来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仅是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佳作,产生了像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林徽因等诗坛上耀眼的星辰,更在于催生了新的诗派——现代主义诗派。
闻一多其人其诗
诗人——学者——战士
《红烛》(1923年)《死水》(1928年) 闻一多的诗歌既体现了他的诗美理论,又激荡着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