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 油丹比例一般按每 500 克油用铅丹 195 克计算,并注意季节(夏季铅丹可
用至 240 克,冬季仅用 140 克,春秋用 210 克为宜)。经验上亦有比例取油丹 16:
7,多一斤香油用四至五两丹,冬嫩(四)些,夏老(五)些。下丹分火上下丹
和离火下丹两种 .
黑膏药的老嫩问题 : 是我们在制做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往往与气候 ,地域 ,人
为等因素有关 ,直接影响到临床的疗效和使用 ,如何有效预防呢 ?
其一 ,黑膏药过老其主要原因是药油熬的太过 ,比如熬油时火太大或时间太长 ,
一般情况下用小火熬三个半小时 ,要随时调整火的大小 ,要使油温稳定上升 .再一
个原因就是油丹比例不对 ,我用的比例是 1:~,油是熬完以后的重量 ,我们
不能忽视了麻油的消耗 ,比如 10 斤麻油经过泡药炸药后约消耗 1~ 斤,再经过长
达  小时的高温熬制还会消耗 ~2 斤 ,最后还剩约 ~7 斤左右的药油 ,这时候
的油丹比例是比较精确的 .膏药过嫩一个是油丹比例不对 ,再一个是药油熬的太
嫩 ,熬的时间不够油温太低 ,没有达到滴水成珠的最高境界 .
其二 ,如何补救呢 ?在下完丹后 (丹油反应完毕锅面平静后 ) 即进行老嫩试验 ,用
汤勺取少许膏药入冷水中反复揉捏 ,不粘手 ,一拉有丝 ,再拉就断 ,手上无油 ,贴在纸
上纸背面不能滋油为老嫩合适 ,如果粘手 ,太粘 ,拔丝太长不易断为太嫩 ,揉捏费力 ,
太硬 ,一拉即断为太老 .太老应加入 1/10(总量 ) 的麻油继续熬炼 ,过嫩应直接加热继
续熬炼直至老嫩合适 .较嫩的膏药一旦出锅冷却后不宜再回锅熬炼 ,这样会越熬
越粘 ,总之 ,膏药过嫩是最为常见的情况 ,补救也较为困难 ,本人的做法是再熬一锅
老的掺一下 ,虽麻烦但这是最好的补救办法 ,因此要宁老勿嫩 .结合膏药熬制方法
谈下膏药老嫩问题。
1]使用香油作基质,药油之比 1:3 - 5 。以没盖药材为好。
2]炼油要老,下丹要少。
3]熬膏不要太老,太老膏药时间一长粘贴不牢。
4]膏药太嫩加入老膏补救难免有‘水多加面,面多加水’之麻烦且膏质不好
影响药效,宜做成条,撒上滑石粉装袋深埋多日,用时洗净即可 .
二: 干祖望的制膏药法,有二处与常用方法有所不同,简述如下:
1、药物炸枯后停火静置二天,弃去沉淀的黑渣,取上清油继续熬练。否则
影响药效。
2、反对下细份。原因是会引起过敏。对一些芳香药宁愿贴时撒在膏药上。
个人观点:由于炸药时药材的质地不同,肯定会出现有的药材没炸透有的药
材已炸黑的情况。在保证所有药材炸透的情况下,会有一些炭化物存在于油中。
干祖望把这些炭化物弃去是有道理的。至于细粉,古方中有很多不加细粉的,
也有大量加细粉的。由于膏药是成品,而病情是千变万化的,对症时不加也罢。
如有必要,根据病情辩证加入细粉更好。
膏药之所以能够治疗多种疾病,是有它一定的物质基础与理论依据的。它
的处方组成来源于一般中药方剂,与西药中许多外用药、注射剂、口服剂有同
一作用,同样可以合剂,分用,此其一。在一般方药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和,
加以变化,去其轻淡平温之剂,益以气味俱厚生香引导之味以得其药方此其二。
用药数广而多形成大的复方,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