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悲的人生哲学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2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悲的人生哲学研究.docx

上传人:buhuixin1314 2018/10/22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悲的人生哲学研究.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键词:悲;人生 哲学 ;王国维和鲁迅

(一) 王国维“悲观主义” 的人生哲学与叔本华 1、“情” 投“意”合 2、“命”、“性”、
“理”的幻影 王国维最初同其他近代思想家一样,是站在反对儒家道德宿名论的立场上
接受西方唯意志论的。在编入《静庵文集》的《论性》 、〈释理〉和编入〈静庵文集续编〉的
〈原命〉、 人间嗜好之研究〉 等文章中, 王国维通过考察中国传统哲学的 “命”、 性”、 理”
等范畴,表明了自己反对儒家天命论的立场,同时也为他接受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打下
了理论基础。 王国维 分析 传统的“命”有两层含义:一是“言祸福寿夭之有命者谓之
定命论 fatalism ”,二是“言善恶贤不有之有命而一切动作皆有前定谓之定业论 determinism ”
(《原命》)。他对正统儒家“死生由命,富贵在天”那套粗俗的宿命论持不屑一顾的态度。经
过科学和西方唯意志论洗礼的王国维十分自觉地突出了伦理学中“自由意志”和“定业论”
(决定论)的矛盾。他说: “此二论之争论而不决者盖有由矣。盖从定业论之说,则吾
人对自己之行为无丝毫之责任,善人不足敬而恶人有辞矣,从意志自由之说,则最普遍最必
然之因果律为之破灭, 此又爱真理者之所不任受也。 ” 王国维不同意康德以二元论来解决
自由与必然矛盾的做法。康德认为,在现象世界中,一切事物必有他事物为其原因,所以在
我们的经验中,到处受因果律决定,因而是必然的而不是自由的。但在经验所不能到达的本
体世界, 空间、 时间、 因果律都不能适用, 那里是自由的而不是必然的。 人作为感性存在者,
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受自然 规律 和自身欲望的支配,没有意志自由;作为理性的东西,人
属于 “自在之物” ,可以超越现象界, 不受自然律和欲望支配而达到意志自律。 所以我们必须
假设有有一个摆脱感性世界而依理性世界法则决定自己意志的能力,即所谓自由。王国维赞
同叔本华认为因果律在自然界与人的意志中同样存在的说法,认为意志进入经验界就无处不
受动机支配,意志的本体有没有自由我们无法知道,但在经验的世界中,自由不过是一个空
虚的概念,没有实在 内容 ,人的行为总是受因果律支配。王国维在《原命》中宣扬了叔本
华的因果律,为生命受幻影支配的悲观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 王国维认为意志自由
“不过一空虚的概念” ,并不等于他赞同儒家道德宿命论。 自从孟子讲性善, 一直到朱熹讲 “性
者,人之所得于天之理也” ,“性即天理,未有不善者也” ,儒家都把人说成先验的具备善性,
并把儒家伦理形而上学化,结果导致了道德宿命论。王国维认为抽象地谈论人性的本质或普
遍的本性是不可能的,因为人性是什么,关系到知识的内容,普遍必然的知识只能是形式的
知识,而经验得来的人性知识, 又必定杂以人性以外的因素, 也不是原来意义上的 “性”。 性”
之为物,“超乎吾人之知识外” 。(《论性》)王国维认为超出经验范围论性都是空论, 都表现自
我矛盾,所以人们不得不从经验界来谈性。他列举中国哲学史上的诸主要派别,证明不管是
性善说还是性恶说,都必然变成性善恶二元论。王国维以此否定了儒家的性善理论,而且已
经猜测到抽象地谈论人性是没有意义的,因而蕴涵着否定先验人性论的倾向。 但是,王
国维并没有向否定先验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