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翻译规范论视角下moment in peking的研究.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翻译规范论视角下moment in peking的研究.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1 2015/9/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翻译规范论视角下moment in peking的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翻译规范论视角下Moment in Peking的研究
摘要: Moment in Peking是林语堂最有影响力的作品,被誉为"西方的红楼梦"(Han,2004)。这本著名的小说出现过多个中译本,然而,对其翻译的研究仍然很有限。目前,对这本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语用学层面,这对研究翻译作品来说视角过于狭窄。本文选取了两个中译本-张振玉的《京华烟云》和郁飞的《瞬息京华》,从翻译规范的角度探讨两译本的不同。
关键词:Moment in Peking;翻译规范
一、Moment in Peking及其研究
Moment in Peking写于1938年,是一部用英文写成的小说, 是一部近代中国的史诗,也是林语堂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作者以精美的英文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介绍给了世界,而其中文翻译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所忽视。林语堂一直对其译作不甚满意,这也是为什么林的小说没有散文流行的原因之一。(Lin,1991)
目前,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语用学及文学人物对比分析上面,而对其中的社会文化等制约因素缺少考虑,无法全面地探讨译作的差异及影响的成因。因此,用描述性的翻译规范论探讨这部小说的不同译作情况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解释各个译作在读者中的不同反应以及译本的差异,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林的小说。
二、图里的翻译规范论
"规范"的定义强调在目的语中翻译行为受到特定因素的影响。规范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思是制约人们生活的传统的或大众默认的行为,道德准则。()翻译规范是图里描述性翻译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将译者的翻译行为进行描和研究,以此构建翻译研究的理论体系,并将其运用到翻译活动中,作为理论指导。(Toury,1995)
图里认为翻译是规范指导下的活动,将其分为三种:初始规范、预先规范和操作规范。一,初始规范:图里认为这是规范论中的核心概念。分为两级,充分性性和可接受性。倾向于源语语言文化的译者行为叫做充分性,译者忠实于原文。可接受性是指译者倾向于目的语文化,译者会做出改变和调整以适应目的语文化。二,预先规范:考虑译者对文本的选择,是直接翻译还是通过中间语翻译。它包括两方面:翻译政策和翻译的直接性。翻译政策指的是在特定语言,文化或时间中对译本的选择。翻译的直接性事指译者直接从源语翻译还是通过另一个中间语翻译。三,操作规范:在翻译过程中的微观选择,包括翻译技巧和策略。它分为模版规范和文本语言规范。前者指决定文本形式安排的规范,如对章,节的划分,对句子的增译,减译,后者是指对语言的选择,如词汇,短语等。(Hu,2010)
三、从翻译规范的角度看两个中译本
(一)预先规范
1、翻译政策
根据图里的规范理论,不同的译本发行的背景不同。翻译不仅是一个文学活动,它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涉及到很多因素,如政治,经济等。
1977年,张振玉版《京华烟云》在台湾发行,并与1987年引进大陆。当时,中国刚从战争中解放出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增高,对精神层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郁飞的译本于20世纪末发行。在这个时期,中国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政治,社会,以及文化领域的发展。同时,外来文化大量引进国内,人们对于外国文化的接受能力也明显提高。
2、翻译的直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