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元代花鸟画的面貌与风格.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元代花鸟画的面貌与风格.doc

上传人:aady_ing01 2015/9/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元代花鸟画的面貌与风格.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元代花鸟画的面貌与风格
一、元代以前的花鸟画
元代花鸟画可以说是宋代花鸟画某些方面特征的进一步提炼和深化。元代花鸟画的种种迹象,在两宋时期甚至更早就已经初显端倪,元代将其突出和发展渐至程式和成熟,从而形成了有异于宋代以及后来明清时期花鸟画的独特风貌。从这个意义上说,国运不足百年的元代,其花鸟画艺术具有鲜明的上承两宋下开明清的过渡性质。具体来说,她实现了中国花鸟画从严谨工致到潇洒自如的过渡,实现了花鸟画从绘画性绘画到书法性绘画的过渡。
中国花鸟画的成熟要晚于人物画和山水画。如果说山水画在魏晋至隋唐已渐趋成熟并于唐末五代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作繁荣期的话,花鸟画则滞后一个时代,在隋唐至五代渐趋成熟而于北宋末年形成了第一个繁荣期。以赵估为首的宣和画院创造了这个时期花鸟画艺术的突出风貌:法度严谨、崇尚写实而形神俱现,同时注重绘画的诗意表现。
一种艺术达到高峰就要求“变”,否则就势必会出现僵化、板滞、概念化、了无生气等弊病。“绘画性绘画的‘画之本法’即以造型为标准,但发展成为‘工笔画’,便可能窒息艺术的活力,张彦远称之为虽具形似而不得笔法,郭若虚称之为形象的严谨窒碍了用笔沦于板结。”受时代和文人思想影响,院体花鸟画内部出现数次之“变”。
第一次是宋初徐崇嗣,他用家传没骨画法表现黄筌画派富丽华贵的作风,
“效诸黄之格,更不用墨笔,直以彩***之,谓之‘没骨图’。工与诸黄不相下,筌等不复能瑕疵,遂得齿院品。”严格来说,其是由异趋同,奠定院体花鸟富贵风格。北宋中期,院外出身的崔白,从题材到立意、用笔、用色,都表现了一种有别于传统院体的审美情趣。这种“变格”,少了几分黄家富贵,多了几分徐熙野逸,而倾向于文人审美追求。北宋末年,赵估设画学,在传统的强调造型真实、法度严谨的基础上,更突出了绘画的诗意表现和文学情趣。以诗入画,诗画一律。它的意义在于,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为创作主体在画中表现情思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都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
纵观这几次之“变”,院体花鸟画渐向文人写意抒情方向倾斜,它直接影响了元代工笔花鸟画的风貌。没有这数次之“变”,元代院体花鸟画的新变将是空穴来风。而与此同时,院外的文人士夫和一些禅释画家已在花鸟画另一领域作出积极探索,更能体现文人情趣的水墨梅兰竹石和白描花卉郑重登上了花鸟画史舞台。这种作风恩被于元代花鸟画“水墨为尚”的趣味,文同墨竹、扬补之墨梅,更是几乎左右了元代水墨梅竹画的风貌。至此,两宋画院画家和院外文人、画僧共同为元画清淡画风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二、元代花鸟画的典型风貌
“如果把宋代花鸟画比作万紫千红的织锦,那么,元代的花鸟画坛则近乎徘徊着天光云影的半亩方塘。它比不上前代那么绚丽多彩,可是单纯清明,充满静气,耐人寻味。画家笔下的花鸟画拉开了与现实花鸟的距离,却向着具有特定文化心理观者的内心迁入。……在宋代花鸟画中犹是支流的文人花鸟画在元代已上升为主流了。
”在元代,士子们无身份,无地位,无国可报,或隐于山林,或隐于市井,胸中多盘郁之气也。于是,在宋代开始倡兴的文人画学思想至元便大放异彩,普罩于画坛。一方面,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笔下的花木形象寄托情思、写意畅怀,以致不谈物象,不求形似唯写胸中之气。赵孟?题李?《野竹图》:“此野竹尤诡怪奇绝,穷竹之变,枝叶繁而不乱,可谓毫发无疑恨矣。然观其所题语,则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