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弘一法师经典名言警句.docx

格式:docx   大小:29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弘一法师经典名言警句.docx

上传人:liwenfei1314 2018/10/23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弘一法师经典名言警句.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弘一法师 经典名言警句
1、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
常有超越古人之大志,欲成就一番大业于胸中,但有时候却对不少今人的
言行无法容忍,目前我可为是有大志而小气量之人。
2、“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
不知是否真有才,但性格稍显愚木;向往智慧,大多时间能够保持一个和
气的心境。大才和大智是我此生向往的境地,应该加以勤学苦练才对。
3、“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 ”
宽恕自己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借口十足;也有能够宽恕别人的心,但是需
要时日。斥责别人倒是不多,如有,却似乎很严厉,如雷霆,实不足取。
但也常以斥责别人的姿态内责自己。
4、“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
这点倒是做的还可以,遇事敢于承担责任,敢于直言,不怕吃亏。
5、“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思。 ”
做事情,还是替自己想的多,似乎还没有多替别人思考的****惯,这点今后
应该多加注意。书面文字论人功过,虽然不属那些长舌妇类,但也毕竟不
是好的品性气质,应引以为戒。
6、“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
闲谈时候,一般不喜欢论人非;以前喜欢气功,还常常静坐,也能够思考
自己的得失过错,但现在很少能够屏息静坐常思己过,虽偶尔留于行文,
但毕竟不如静坐思过来得彻底。
7、“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
与故人朋友相约,时常提起那些陈旧的往事,有得意的眉飞色舞,也有失
魄时的义愤填膺和无所事事。以后如遇此等场面,应该简单掠过,不要多
提自己,还是多听听他人的故事。
8、“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
9、“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已,以弱字御侮。居安,
虑危。处治,思乱。 ”
还能够做到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心态交朋友;在杜绝或自行消化那些经过
自己眼、耳的流言蜚语还需要下功夫;以后应该时常严厉自责,以弱的姿
态化解外界的强势之力,鼓励自己做到居安思危。
10、“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
经常被外物所扰动,可见定性之差。
11、“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
感觉意粗和性躁的性格特征随着诸多经历增多而逐渐趋于心平气和,也许
一事无成的态势会得到些缓解。
12、“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
公正,诚实的品德还需要不断精进,从容不迫的心态还需要加以苦练。
13、“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
心志虽苦,但有意趣所乐相弥补;仍然需要扩大
气度,在言行举止上更需要谨慎、周密。
14、“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
做事情倒是经常能够获取满足,心灵也常常能够得到慰藉。如果说到无求
的境界,确实相距甚远。至今,我还没有拥有过任何值得一道的东西,没
有拥有,何谈无求?也许,将来能够倾其所能,创下一番业绩,再谈论无
求的高境,或许还有资格,说不定到那时候,品德还会自然上个台阶。
15、“知足常乐,终生不耻。知止常止,终生不辱。 ”
能够做到知足常乐,但是我感觉到自己还没有到应该停止前进的地步,因
此,我仍需努力、精进。
16、“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
是养心第一法。 ”
谦虚退让做得还不错,待人也还有容,恬淡能够沾边,处事还不能够达到
安详、圆融的层次。
17、“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
不喜欢别人以术待我, 也很少以术待人; 喜欢直来直去, 不浪费宝贵时光。
不想与人争斗, 如果别人欺我太甚, 则喜欢以刚克刚, 往往搞得两败俱伤,
实为失败之举止。未来欲成大业,还要学****水的品德,善于以柔克刚。
18、“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
胸有多大,事业有多大。虽然目前还没有什么事业来衡量自己的心胸,但
人生毕竟会有那一天的。如果想成就更大的事情,看来一是要抓住良好的
机遇,二就是要修炼心胸,那种有忍乃大而后能成大德性的天下容器
弘一法师语录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人生最不幸处, 是偶一失言, 而祸不及; 偶一失谋, 而事幸成; 偶一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