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普乐寺导游讲解(中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普乐寺导游讲解(中文).docx

上传人:buxiangzhid56 2018/10/23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普乐寺导游讲解(中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普 乐 寺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参观的这座寺庙叫“普乐寺” 。它建于乾隆三十一
年( 1766 年)。这座寺庙是在乾隆二十年( 1755 年)、二十二年( 1757 年)平定
准噶尔达瓦齐、 阿睦尔撒纳叛乱后, 巴尔喀什湖附近的左右哈萨克和天山以北的
东布鲁特于乾隆二十二年归顺清王朝; 乾隆二十四年, 天山南麓的回部大小和卓
木的叛乱被平定后,与祖国隔绝多年的维吾尔族、西布鲁特(柯尔克孜族)也恢
复了同中央政府的联系, 西北边境多年分裂混战的局面得以改变后修建的。 这些
新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每年到避暑山庄朝觐皇帝, 扈以行围, 接受封赏。 乾隆皇
帝为了进一步笼络这些少数民族首领, 考虑到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民
族,并不信奉喇嘛教而信奉伊斯兰教,于是请教章嘉国师。章嘉国师说: “据大
藏经记载, 有上乐王佛是持轮王的化身, 常面向东方说法。 按大藏经要求的形式
建造一座寺庙,开两重门,修三条大道,山门内正中和两边都要建大殿,后面建
一座阇城, 城上供奉上乐王佛, 面向东与磬锤峰相对, 如此就可以使人天皈依。 ”
一、建庙意义
乾隆皇帝为了纪念平定准噶尔部叛乱而仿西藏桑耶寺修建了普宁寺。为了
解决内迁至热河的准噶尔达什达瓦部的宗教信仰问题, 而仿其家乡伊犁被战火焚
毁的固尔扎庙修建了安远庙。乾隆皇帝看到安远庙南边山坡上还有很大一块空
地,于是就依照章嘉活佛的建议修建了这座风格独特的普乐寺。 “普乐”之意,
取自宋朝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既有***、自勉的之意,又有皇帝自我炫耀的意思。
这虽然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寺庙,但在清代,寺内并不设喇嘛,而是由八旗
官兵守护。 主要是供来避暑山庄朝觐皇帝的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柯尔克孜族等
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瞻礼、居住。
二、建筑风格
这座寺庙东依磬锤峰,西对避暑山庄,中轴线正对着避暑山庄,在建筑的
平面布局上与一般寺庙不同,它打破了传统寺庙座北朝南的格局。占地面积
24000 平方米。普乐寺的建筑,前半部是汉式寺庙传统的“伽蓝七堂”式,后半
部则体现了藏传佛教中密宗修炼的最高层次,称为“曼荼罗” ,这座“曼荼罗”
也是国内最大的一组“曼荼罗”有的客人问了“什么是‘曼荼罗’?”别着急,
过一会儿到后面,我会给大家详细解释。
大家两侧的建筑是钟楼和鼓楼。寺庙生活总是伴随着晨钟暮鼓,闻钟声而
起,闻鼓声而息。鸣钟的功德,在于解脱痛苦。据说月支国王与安西国王交战,
大获全胜,***无数。他死后,转生于大海中,成为千头鱼。剑轮将其包围,绕
身砍头,随砍随生。在痛苦万分中,他对罗汉僧维那说: “我听到钟声时,就不
感到痛苦,愿为我长打钟。 ”普乐寺的大钟铸于明万历四十五年,是避暑山庄及
外八庙中铸造时间最早的大钟。 鼓的用途, 据说最初是用来召集群众和擒贼防盗
之用,击鼓集合,闻鼓声皆守要路。自佛教传入我国后,鼓与钟一样,成为我国
佛教寺院中的法物。妙音不断,以示吉祥。
三、宗印殿
过了天王殿就进入了第二进院落。这座面宽七间,进深五间的大殿叫做宗
印殿。宗印的意思是: 佛法是不变的真理。 在宗印殿的正脊中央有一座黄琉璃瓦
喇嘛塔,高约两米。塔的两侧的房脊上装饰佛前供奉八宝饰件:轮(法轮常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