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非遗纪录片.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非遗纪录片.doc

上传人:cai.li.bin 2018/10/23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非遗纪录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非遗”纪录片的内容构成、价值及其意义
2014-2-25 9:01:00 作者: 金震茅新闻来源:北方传媒研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神性与智慧性的形态方式和活态传承的特殊品格,在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非遗”纪录片纪录的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本文梳理中国“非遗”纪录片的内容构成,分析这些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留存和发展中的历史脉络及现实情况,从而揭示“非遗”纪录片对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内容:民族瑰宝的影像呈现

“非遗”纪录片纪录的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非遗”纪录片用真实的镜头语言纪录下“非遗”项目最质朴和原生态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呈现精湛独特的传统表演艺术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斗争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表演艺术形式,每种艺术形式又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千姿百态,色彩迥异,“非遗”纪录片呈现出了艺术家们精湛的表演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公布河北魏县、肥乡县、馆陶县的冀南四股弦与河北邢台巨鹿县的四股弦合并为四股弦,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四股弦》详细反映了四股弦属于板腔体系,兼有曲牌体,其唱腔优美,通俗朴实、诙谐风趣。在表演形式上生动、活泼、粗犷,道白用京白,唱腔真嗓吐字,假嗓甩腔,舒展奔放,朴实高亢,善于塑造各种英雄人物。再如海口广播电视台摄制的13集海口“非遗”系列纪录片对海口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真实记录,反映了流传于海口地区的“舞虎”、“琼剧”、“海南民歌”、“斋戏”等十几个“非遗”项目的历史、形成和特色,承载着海南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受众充分感受到海口“非遗”在表演上神奇而独特的艺术魅力。

(2)纪录富有民族特色的民俗节庆

“非遗”纪录片充分展现优秀民俗文化资源,纪录富有民族特色的民俗节庆。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生命的礼仪》,介绍了甘肃肃南县裕固族一生经历的礼仪。小孩长到三岁要举行剃头礼仪,传承裕固族****俗。剃头礼目前已经被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活动,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新疆卫视首播的5集纪录片《社火》介绍了作为我国春节的传统活动“社火”的起源,强调“社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起源于中国上古祭祀活动。纪录片《社火》反映了“社火”这种民俗进入新疆之后各大商会围绕着“社火”进行的竞争情况,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曲目开始逐渐被加入到“社火”的表演之中,丰富了“社火”表现形态。特别是在纪录片《社火》第5集中介绍了昌吉大西渠镇“社火”将各民族舞蹈艺术融入一体,传统“社火”和现代“社火”相互融合,展现“社火”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中交错汇聚时碰撞出的灿烂火花。

(3)彰显深藏民间的地方古老音乐

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我国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