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
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NP:GDP+本国国民在外国创造的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创造的价值。
2、GDP核算方法
支出法:GDP=C+I+G+(X-M)
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折旧
3、GDP=c+v+m 国民生产净值NDP=GDP-折旧
4、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二部门:支出法:Y=C+I 收入法:Y=C+S
三部门: Y=C+I+G Y=C+S+T
四部门: Y=C+I+G+(X-M) Y=C+S+T+Kr
5、名义GDP=实际GDP *GDP折算指数(物价上涨的指标)
6、存量是一定时间点上存在的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财富是存量,收入是变量。
7、转移支付是社会财富在分配的一种方式,不计入GDP
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C=α+βy
边际消费函数 MPC=β≤1 平均消费倾向APC=c/y
MPC+MPS边际储蓄倾向=1 APS+APC=1
2、APC>MPC APS<MPS
3、国民收入的决定:
两部门:y=c+s=c+i=(α+ i)/(1-β)
三部门:y=c+s+T=c+i+G=(α+i+g+βTr-βT)/(1-β)
4、乘数:
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1/1-β平衡预算乘数Kb=Kg+Kt=1
税收乘数= -β/1-β政府转移支付乘数=β/1-β
四部门经济相比三部门乘数较小(引入对外贸易,进口导致国民收入部分漏出)
前提条件:1、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
资源没有受到瓶颈约束
理论分析仅限于产品市场,没有考虑货币市场的影响
5、IS-LM
1. i<s 超额产品供给 l<m 超额货币供给
<s 超额产品供给 l>m 超额货币需求
3. i>s 超额产品需求 l>m 超额货币需求
4. i>s 超额产品需求 l<m 超额货币供给
第14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资本边际效率(收益=成本):是一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R利率 i=e-dr 投资函数
资本边际效率和市场利率属于不同的概念
投资产生条件:市场利率<资本边际利率
IS曲线:曲线上任意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与收入的组合使i=s(产品市场均衡)
C=α+βy i=e-dr Y=(α+e-dr)/1-β r=
影响IS的三因素:d β t税率
IS曲线的平移: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右移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小总需求左移
利率的决定:
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牺牲利息收入而持有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流动性陷阱:市场利率极低时,人们偏好持有流动性高的货币。
重点:货币供给曲线和货币需求曲线相交的点决定了利率(货币市场均衡)
投机性动机与利率成反比
LM曲线: r=ky/h+m/h (水平:凯恩斯水平垂直:古典区域)
实际货币供给量m=L=L1+L2=ky+hr
L1由货币的交易需求(交易动机、谨慎动机),随收入增加而增加
L2是货币的投机需求,随利率的上升而减少
LM曲线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