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耳鸣耳聋
[要求]
1、掌握耳鸣耳聋的分型症状特点
2、掌握现代医学耳鸣耳聋的分类和程度划分
3、熟悉耳鸣耳聋的治疗
4、了解耳鸣耳聋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1
.
[概述]
1、含义:
耳鸣(tinnitus)指患者自觉耳中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它可发生于单侧,也可发生于双侧,有时患者自觉鸣声来自头颅内部,可称为“颅鸣”或“脑鸣”。
耳聋(hearing loss)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
2
.
2、别名:
在中医古籍中耳鸣有聊啾、苦鸣、蝉鸣、耳数鸣、耳虚鸣、暴鸣、渐鸣等不同的名称。
耳聋又有暴聋、卒聋、猝聋、厥聋、久聋、渐聋、劳聋、虚聋、风聋、火聋、毒聋、气聋、湿聋、干聋、聩聋、阴聋、阳聋等不同的名称。
3
.
3、说明:
耳鸣与耳聋临床上常常同时或先后出现,如《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谓:“耳鸣者,聋之渐也”,二者的病因病理及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也基本相似,故本节将耳鸣与耳聋合在一起进行讨论。
西医学的突发性聋、爆震性聋、传染病中毒性聋、噪声性聋、药物中毒性聋、老年性聋、耳硬化症以及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及耳鸣等疾病,均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施治。
4
.
【病因病机】
1、耳鸣的发生机制还不是很明确:
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可分为耳源性耳鸣与非耳源性耳鸣两大类。
耳源性耳鸣又可分为传导性耳鸣、感音神经性耳鸣及中枢性耳鸣,凡是引起耳聋的所有疾病均可以引起耳鸣。
非耳源性耳鸣可出现于一些全身性的疾病中。
临床上大约有40%的耳鸣病人找不到明显的病因。
5
.
据耳鸣的性质,可分为主观性耳鸣(耳鸣声仅患者本人可以听到)和客观性耳鸣(患者和检查者均可听到,亦称他觉性耳鸣)两大类,前者常见,约占95%以上:
后者少见,又可分为以下两种:
1)血管性耳鸣:如血管畸形、、动脉瘤等,特点是频率常与心跳或脉搏同步,可以用听诊器听到响声,用力压迫相应血管时,耳鸣可以减轻或消失。
6
.
2)肌肉收缩性耳鸣:临床上表现为恼人的“卡嗒卡嗒”声,如咽鼓管异常开放,引起与呼吸节律同步的耳鸣,如风箱来回声,强度不一,音调低。
7
.
2、耳聋
国际通用的耳聋分级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64年公布的标准,以500Hz、1000Hz和2000Hz的平均听阈为准,听力损失26~40dB、41~55dB、56~70dB、71~90dB和>90dB依次为轻度聋、中度聋、中重度聋、重度聋和极度聋。
根据耳聋发生部位和性质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类: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
8
.
传音性聋系传音变压装置发生障碍,影响声波传导所致。
感音性N性聋病变位于螺旋器的毛细胞、听N、或各级听中枢,对声音的感受与N冲动传导等发生障碍。
粗略统计世界上耳聋患者约占总人口的6%左右,传导性聋占40%,神经性聋占60%。
9
.
传导性聋病因(外耳、中耳)气导≤60db,骨导正常,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接受语言的能力往往和正常者相仿。
1)遗传性:先天性外耳或中耳畸形,耳镜及X线检查可以诊断。
2)外伤性:
3)炎症性: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