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文档名称:

专题六:道德(1)ppt课件.pptx

格式:pptx   大小:901KB   页数:5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专题六:道德(1)ppt课件.pptx

上传人:yzhlyb 2018/10/24 文件大小:90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专题六:道德(1)ppt课件.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这段话说明的是什么意思?
道德的重要性!
道德是什么?
苏格拉底关于“道德”的对话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专题六:道德(1)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有关“道德”、“伦理”的基本问题
二、人为什么需要道德
三、道德难题和伦理冲突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有关“道德”、“伦理”的基本问题
1.“道”、“德”
“道”
从中国的词源涵义来看,“道”的本意是指道路,后引申为道理、原则、规律。
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里所谓的“道”,即做人、治国的根本原则。
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矩”,就是“道”,就是做人之道。
在哲学范畴中,有“天道”和“人道”之说,整个宇宙或自然界运动规律称为“天道”,社会运动规律称为“人道”。
在中国思想史上,多数人认为“天道”和“人道”是合一的。所以,“道”在伦理学的意义中,主要是指人们的行为原则和规范。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德”
“德”通“得”、“得到”,表示对“道”的认识、践履而后有所得。
东汉刘熙将“德”解释为:“德者,得也,得事宜也。”意为:“得”就是把任何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合适,使自己和他人都有所得。
许慎更明确地提出:“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意为:“德”就是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时候,一方面能够“以善念存诸于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这就是内得于己;另一方面又能够“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这就是外得于人。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从对“道”和“德”的词源解释,这两个字,哪个强调外在,哪个强调内在?
“道”、“德”可做同解,区别在于“德”更多了一层行道内得于心的意思。
朱熹说:“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道德”与“伦理”
有道德、有道德的人?Or 有伦理,有伦理的人?
伦理学、学伦理的?Or 道德学、学道德的?
伦理=道德?Or 伦理vs道德?
伦理学就是研究道德的,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道德,包括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现象。
“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人,更含主观、主体、个人、个体意味;“伦理”更具客观、客体、社会、团体的意味。
当表示理论的时候,一般更倾向于使用“伦理”一词,而当指称现象、问题的时候,一般倾向于使用“道德”一词。
当指涉各种原则、规范的时候,用“道德”一词,如,道德规范、道德原则、道德体系等。当做善恶评价时,也用“道德”而非“伦理”。
一般而言,道德与伦理并不作严格意义上的区分。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它是以善恶为标准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关于道德的起源、功能、作用以及道德的历史发展,
请结合课件和书本自学。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