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潮州资料.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潮州资料.doc

上传人:sdomcl2 2018/10/24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潮州资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法律捍卫者的曙光——探讨政府在解决民间艺术文化消逝问题上所应有的姿态》
研究内容:
南粤民间艺术文化的现状分析:(以潮州为例)
潮州是我国著名侨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间传统艺术文化源远流长、文化艺术品享誉海内外。然而,在如此华丽的文化背景后,是这一文化发展正面临的窘境。近年来,潮州政府十分重视对民间艺术文化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鼓励民间力量参与这项事业,各类民间博物馆已遍布坊间。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文化保护究竟是保护“鱼”还是“渔”?政府打造的景观的文化内涵程度、市场经济的制约、多种现代文艺形式的冲击、社会文化投资的减少,民间人才的流失,艺术水平的下降,等等,都是非“渔”的结果。物是死的,人是活的。如何才能让民间艺术传承下去?关键还是在大众思想、态度的转变。
1990年以后,潮剧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和多种现代文艺形式的冲击,投资减少,人才流失,艺术水平下降,优秀的传统表演艺术濒临灭亡,正处在艰难发展的状况之中,亟待保护和扶植。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已在广州成立“广东省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2012年9月24日,第四届潮剧节在汕头开幕,潮剧向联合国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泥塑是一种捏泥艺术,潮州俗称“土安仔”。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大吴村的泥塑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并称为中国三大泥塑。相传南宋末年,始祖吴静山自福建漳浦携眷到大吴定居后,以塑造泥玩具为生,其技艺世人相传,逐渐发展,蔚为大观,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年间,大吴泥塑进入繁荣发展期,以吴潘强为代表的大吴泥塑艺人相继涌现,捏塑技艺日臻成熟。大吴泥贴塑技术独树一帜,有文身、武景、脸谱等流派手法,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品种丰富多采,色彩鲜艳自然、清新典雅,艺术造诣之深令人叹为观止。
布马舞是一种融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工艺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表演者身操布马起舞,模仿跑马形象,列队跑阵,同时配以潮州大锣鼓鼓乐,气势雄伟壮观,经常在重大节日庆典活动上表演。潮州布马舞有700多年的历史,在饶平县黄冈镇最为流行。1993年和1997年,饶平布马舞队两度应邀赴港表演,被香港新闻媒介誉为“誉满香江的舞蹈奇葩”。
潮州大锣鼓是以击鼓为指导的打击乐和管弦乐合奏表现形式,广泛流传于粤东、闽南、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具有强烈地方色彩和深厚群众基础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潮州大锣鼓游行是富有潮州传统特色的节日喜庆活动项目之一,锣鼓队与标旗队结合一起,一路上鼓乐齐鸣,多姿多彩,甚为壮观。意溪大锣鼓有100多年的历史,至清代中后期十分兴盛,是当地民间自娱自乐的主要活动项目。意溪镇每年都有大锣鼓巡游活动。目前,全镇共有乐社3个,大锣鼓队14支,人数1400多人。1957年,潮州大锣鼓《抛网捕鱼》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金奖。
潮州木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既继承了我国传统木雕的雕刻技艺,又在长期发展中吸收了石刻、绘画、泥塑以及戏剧等各种不同民间艺术技巧的精髓,融会而形成独特风格。主要作品有古建筑的修饰、虾蟹笼、花蓝、通雕屏风等。意溪木雕历史悠久,技术精湛,至清末民初最为鼎盛。1957年,意溪老艺人张鉴轩和陈舜羌合作创作的“蟹篓”木雕作品获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博览会铜奖。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