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六章幼儿园的游戏
游戏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现象,具有广泛性。
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
1989年11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在巴黎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的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1996年6月,我国正式实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进一步明确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
1
第一节游戏的理论基础
一、儿童游戏的特点
什么是游戏?
福禄倍尔
霍尔
格罗斯
艾里康宁
布鲁纳
我国: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2
(一)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游戏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
生理:儿童的独立活动能力增强,对活动有兴趣,他们有活动、认识及操作的需要
心理:游戏有动作,有活动,有玩具,游戏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儿童可以自由地活动。
游戏受环境条件及成人和同伴的影响。
3
(二)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幼儿的游戏是周围生活的反映。
但不是机械的反映,而是通过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动作方式去重演别人的活动。
4
(三)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儿童的兴趣在于游戏的过程
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本身
5
(四)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1、幼儿在游戏中由于能够积极活动,从而感到了极大的快乐。
2、游戏中没有强制的目标,没有压力,因而儿童感到轻松、愉快。
6
二、游戏的理论
(一)早期的传统理论
1、剩余精力说
2、松弛说
3、生活预备说
4、生长说
5、复演说
6、成熟说
7
(二)当前的游戏理论
1、精神分析论
2、认知结构论
3、学习论
4、激励调节论
5、活动论
8
第二节幼儿游戏的种类
幼儿游戏按内容与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创造性游戏
指幼儿按自己意愿自编、自玩的游戏。
包括主题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
9
二是有规则的游戏:又称教学游戏。
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编制的游戏。
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或音乐游戏。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