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湖南常德地方曲艺——常德丝弦.docx

格式:docx   大小:2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湖南常德地方曲艺——常德丝弦.docx

上传人:liwenfei1314 2018/10/25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湖南常德地方曲艺——常德丝弦.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家乡曲艺
——常德丝弦
摘要:常德丝弦是流行于洞庭湖一带的民间曲艺。 作为民间曲艺的一种它有
其自身的形成发展和特点, 有其自身特有的价值, 但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在,
在物欲横流社会, 这项文化被淹没在物质的洪流中, 受到了重大的冲击。 在现在
我们应加强对其的保护,使其能够在现在社会保存下来。
关键字:曲艺 丝弦 说唱 面临的挑战 应对的对策
正文
湖湘文化是一种有魅力的区域文化, 他们以其独有的魅力影响着湖南人的思
维方式、生活观念、审美情趣。曲艺是湖南地方文化的一种,常德丝弦是湖南曲
种是湖南丝弦的重要分支, 因在湖南丝弦中最为发达影响最大, 已然有了独立曲
种的地位,流传于湖南各地,演唱时用扬琴、琵琶、三弦、京胡、二胡等丝弦乐
器伴奏而称为丝弦,还因用常德方言演唱故称为常德丝弦。 2006 年 5 月 20 日常
德丝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虽然其获得了国家级的
认可,但还有很多人对它并不了解。
一、 形成与发展
常德是重要楚湘文化发源地之一, 它位于湖南省西北部, 沅江下游和澧水中
下游,东临洞庭湖,西通黔川,南毗益阳,北连荆襄,史称“黔川咽喉,云贵门
户”。自古以来歌舞之风颇盛,也是名人雅士荟萃之地,素有 " 文物之邦 " 、 " 人
文渊薮 " 的美誉。据《常德府志》记载,自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来,
历代文人雅士如唐刘禹锡、 宋苏轼等也多次荟萃桃花源, 他们的诗文很近似于常
德丝弦的唱词,也曾在常德诗墙上留下了他们的墨迹。此后, 《桃花源记》被常
德丝弦的艺术家们认为是常德丝弦早期的唱词的雏形。
常德自古就是国家的重要农业产区, 因为濒临沅水和澧水交通便利商业也较
发达,随着人员的流通、 交往,文化也不断融合, 形成独具特色的常德地方文化。
《楚辞章句》云 :“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
乐鼓舞以乐诸神 ,, ” “沅湘之间”,指的就是湖南常德,一座位于长江中游洞
庭湖的尾闾,史称“西楚唇齿”的音律之乡。而自宋元以来,常德城内各地的商
贾云集, 随同而来的江浙乐师、 歌女等也往返于沅澧之间, 他们带来的时令小曲
在滨户地区逐渐流播。 元末战乱, 外省的人大量涌入常德, 这使得各地的民间艺
术广为交流。
明代中叶, 特别是到了后期, 手工业的发展和商品的流通, 推动了城市经济
的繁荣,不断壮大了市民阶层的队伍, 也对传统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强劲的冲击,
市民的创作意识不断增强,很多读书人投入到民间戏剧和曲艺的创作和编制中
来。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地之间的经济交往不断加强, 商贾的流动不断增多,
随着人口流动所带来的是文化的交融, 各路商贾携带本地流行的时调小曲进入常
德,与常德方言融合,逐渐演变发展为常德丝弦。
清中期以后商业不断繁荣, 而常德具有和擂茶的****惯, 因而茶馆数量越来越
多,为了招揽客人,纷纷邀请丝弦艺人演唱,以热闹门面,自此常德丝弦逐渐由
文人雅士的自娱自乐走向市场。 清末,丝弦的木刻唱本已在常德肖福祥商号问世,
这些刻本被称之为“调子书”或“堂班调” ,从此,常德丝弦曲牌在大街小巷流
传开来。清末民初, 西方音乐和京剧的传入对常德丝弦音乐的发展产生过一定的
影响。丝弦艺人把眼光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