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文档名称:

超声回弹综合法作业指导书.docx

格式:docx   大小:32KB   页数:6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超声回弹综合法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ielbcztwz24384 2018/10/26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超声回弹综合法作业指导书.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目的
为确保检测人员对检测标准正确的理解执行,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检测依据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CECS 21:2000
三、使用范围
适用于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的缺陷。
四、检测步骤
1、裂缝深度检测(被测裂缝中不得有积水或泥浆等)
(1)单面平测法
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估计裂缝深度又不大于500mm时,可采用单面平测法。平测时应在裂缝的被测部位,以不同的测距,按跨缝和不跨缝布置测点(布置测点时应避开钢筋的影响)进行检测,其检测步骤为:
。将T和R换能器置于裂缝附近同一侧,以两个换能器内边缘间距(l’) 等于100、150、200、250mm...分别读取声时值(ti),绘制“时—距”坐标图或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求出声时与测距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
li=a+bti
每测点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li为:
li= l’+|a|
式中 li —第i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mm);
l’—第i点的R、T换能器内边缘间距(mm);
a —“时—距”图中l’轴的截距或回归直线方程的常数项(mm)。

不跨缝平测的混凝土声速值为 M
O
或 C
式中第点和第点的测距.
第点和第点读取的声时值
C
回归系数 E
跨缝的声时测量如图A 所示将换能器分
别置于以裂缝为对称的两侧O
取分别读取
声时值 N
同时观察首波相位的变化
I
平测法检测裂缝深度应按下式计算
S
W.
W
式中不跨缝平测时第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
W
第点计算的裂缝深度值

第点跨缝平测的声时值
各测点计算裂缝深度的平均值

测点数

裂缝深度的确定方法如下
筑跨缝测量中当在某测距发现首波反相时可用该测距及
两个相邻测距的测量值按式计算值取此三点的
平均值作为该裂缝的深度值
跨缝测量中如难于发现首波反相则以不同测距按
式式计算及其平均值将各测距
与相比较凡测距小于和大于应剔除该组数据
然后取余下的平均值作为该裂缝的深度值
----------------------- Page 17-----------------------
双面斜测法
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测试表面时可采
用双面穿透斜测法检测测点布置如图所示将换能
M
器分别置于两测试表面对应测点的位置读取相应声
O
时值波幅值及主频率 C
C.
E
A
O
N 立面图
平面图
图斜测裂缝测点布置示意图
I
S
裂缝深度判定当换能器的连线通过裂缝根据波幅
.
声时和主频的突变可以判定裂缝深度以及是否在所处断面内贯
W
通 W
W
钻孔对测法
钻孔对测法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预计深度在以上

的裂缝检测
被检测混凝土应允许在裂缝两侧钻测试孔

所钻测试孔应满足下列要求
筑孔径应比所用换能器直径大
孔深应不小于比裂缝预计深度深经测试如浅于
裂缝深度则应加深钻孔
对应的两个测试孔必须始终位于裂缝两侧其轴
线应保持平行
两个对应测试孔的间距宜为同一检测对象各对
测孔间距应保持相同
----------------------- Page 18-----------------------
孔中粉末碎屑应清理干净
如图所示宜在裂缝一侧多钻一个孔距相同但较
浅的孔通过两孔测试无裂缝混凝土的声学参数
裂缝深度检测应选用频率为的径向振动式换
M
能器 O
测试前应先向测试孔中注满清水然后将换能器分别
C
.
置于裂缝两侧的对应孔中以相同高程等间距从上
到下同步移动 C
逐点读取声时波幅和换能器所处的深度如图
所示 E
A
以换能器所处深度与对应的波幅值绘制座
O
标图如图所示随换能器位置的下移波幅逐渐增大当
N
换能器下移至某一位置后波幅达到最大并基本稳定该位置所对
I
应的深度便是裂缝深度值
S
W. 波幅
W
W

平面图( C 为比较孔) 剖面图

图钻孔测裂缝深度示意图图坐标图


----------------------- Page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