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到郊外去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材分析: 
1、《山谷回音真好听》 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 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边》 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2、学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曲唱名,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3、聆听音乐《出发》或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时,要做好组织工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
课题
《山谷回音真好听》
课型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重点难点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引入春天的话题。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例如:1=C  4/4 
1        2  3  — |1  2  3  — |5 4  3 2  5 4  3 2  |1 — — —‖ 
师: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生: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1、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     
学生跟唱: 
1 2  3 4  |5  —|               1 2  3 4  |5  —| 
啊                                   啊 
2、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4、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