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名词解释:
1、康复——是综合协调的应用各种措施,最大限度的恢复和发展与病、伤、残者的身体、心理、社会、职业、娱乐、教育和周围环境相适应的潜能,以减少病、伤、残者身体、心理和社会的障碍,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2、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个地域里所形成的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3、家庭访视——是指在服务对象家庭里,为了维护和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而对访视对象及其家庭成员所提供的护理服务活动。
4、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包括各种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造成大脑功能失调,而出现感知、思维、情感、行为、意志以及智力等精神运动方面的异常,需要用医学方法进行治疗的一类疾病。
5、自我护理——是指个体在稳定或变化后的环境中,为维持生命、增进健康与幸福,确保自身功能健全和发展而进行的自我照顾活动。
6、老年疑病症——是以怀疑自己患病为主要特的一种精神性的人格障碍。
7、老年型社会——联合国将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7% ,或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10%称为老年型社会。
8、初级卫生保健——是指由基层卫生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最基本、必须的卫生保健服务。
9、社区护理——是综合应用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连续的、动态的和综合的服务。
10、亚健康——指把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的一种非健康亦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
11、离退休综合征——指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产生偏离常态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
12、定期健康检查——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为1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13、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的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14、残疾者——是指生理、心理、人体结构上以及某种组织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造成部分或全部失去正常人的功能或失去社会生活能力的人。
15、肌力评定——是判断有无肌力低下以及肌力低下的范围和程度,找出导致肌力低下的原因,为制定治疗、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16、家庭——是由两个或多个人组成的,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和彼此以来的处所。
17、家庭价值系统——是家庭在价值观念方面所特有的思想、态度和信念。
18、预防接种——是指有针对性的将生物制品接种人体内,使人体对某种传染病产生免疫能力,从而预防该传染病。
19、计划免疫——是根据儿童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实施基础免疫及随后实时的加强免疫(复种)。
20、家庭权利——是指家庭成员对家庭的影响力、控制权和支配权。
21、社区健康护理评估——是收集与社区整体健康情况相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22、围婚期妇女保健——是结婚前后为保障婚配对方及其下一代健康所进行的保健服务。
23、家庭健康护理——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以家庭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护士与家庭共同参与,确保家庭健康的一系列护理活动。
24、产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