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沉淀实验实验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28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沉淀实验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xiang1982071 2018/10/26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沉淀实验实验报告.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沉淀实验实验报告
篇一:自由沉淀实验报告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整理
1、实验数据记录
沉降柱直径水样来源柱高
静置沉淀时间/min
表面皿表面皿编号质量/g
表面皿
和悬浮物总质量/g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g
水样体积/mL
悬浮物沉降柱浓度/工作水(g/ml) 深/mm
颗粒沉沉淀效
速/率/% (mm/s)
残余颗
粒百分比/%
0 5 10 20 30 60 120
0 1 2 3 4 5 6






100
2、实验数据整理
(2)绘制沉淀曲线:E-t 、E-u 、ui~pi曲线如下: 2-1、绘制去除率与沉淀时间的曲线如下:
:沉淀时间t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
2-2、绘制去除率与沉淀速度的曲线如下:
:颗粒沉速u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
2-3、绘制去除率与沉淀速度的曲线如下:
:颗粒沉速u与残余颗粒百分比的关系曲线
(1)选择t=60min 时刻:(大家注意哦!这部分手写的,不要直接打印!)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表面皿和悬浮物总质量-表面皿质量,如表格所示。原水悬浮物的浓度:C0?

??

悬浮物的浓度:C5?

??

沉淀速率:u?
h?10(500-250)??
ti?6060?60
C0--
?100%??100%?

?100%??100%?
沉淀效率:E5?
残余颗粒百分比P5?
篇二:混凝沉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沉淀理论的理解;
2、掌握确定最佳投药量的方法,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3、了解影响混凝条件的相关因数。
二、实验原理
:1)压缩双电层作用;2)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这三种混凝机理在水处理过程中不是各自孤立的现象,而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随不同的药剂种类、投加量和水质条件而发挥作用程度不同,以某一种作用机理为主。对高分子混凝剂来说,主要以吸附架桥机理为主。而无机的金属盐混凝剂则三种作用同时存在。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相反,当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胶体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
,称之为“混凝剂”。混凝剂可分为无机盐混凝剂和高分子混凝剂。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剂有:三氯化铁、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简称PAC)、聚丙烯酰胺等。本实验使用PAC,它是介于AlCl3 和Al(OH)3 之间的一种水溶性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化学通式为[Al2(OH)nCl(6-n)]m其中m代表聚合程度,n表示PAC产品的中性程度。
“投药量”,单位为mg/L。混凝剂的投加量除与混凝剂品种有关外,还与原水的水质有关。当投加的混凝剂量过小时,高价电解质对胶体颗粒的电荷斥力改变不大,胶体难以脱稳,混凝效果不明显;当投加的混凝剂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