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渝东古盐业探源 渝东古盐业探源.docx

格式:docx   大小:3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渝东古盐业探源 渝东古盐业探源.docx

上传人:buxiangzhid56 2018/10/26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渝东古盐业探源 渝东古盐业探源.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摘要:渝东地区的盐泉大约形成于 3500 万年前的始新世——渐新世,
分布在十几个县的广大区域, 位于古人经常出入、 必须光顾的河流岸边, 容易被古人所发现。
因此,渝东盐业是从古人在本能驱使下到盐泉处吸食盐水开始,在最原始的零点位上起步,
经历了本能吸食、酝酿准备、自食起步、交换过渡、产业成熟五个漫长的 历史 时期。
关键词: 渝东盐泉 古盐业 五个时期 ◇代表。 渝东地区因地质与地貌的巧合, 致使
盐泉从全区各地山麓流出,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为全国之冠。据不完全统计,在长江两岸
的巫溪、城口、巴东、奉节、云阳、万县、忠县、开县、彭水、武隆、丰都、南川、石柱等
十几个县内的溪河边,分布着数百眼盐泉。如再加上相邻之湖北省清江流域的盐泉,则数量
更多、分布范围更广。这一得天独有的地理环境,使它成为我国井矿盐的发源之地。但这里
的盐业到底始于何时,至今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 问题 ,本文试图就此问题就进行一
次大胆的探索。 以就正于学界。 诸多的历史疑点 随着对三峡文化和渝东盐业史 研究 的
深入,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库区内开展的抢救性文物发掘中,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用这些成
果与原有史料相对照,便会发现渝东盐业的真实历史与传统历史观点(即史料记载)之间,
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疑点。只有直面正视、认真 分析 、努力破译这些疑点,渝东的盐史研究
才能向更深的层次 发展 。为此,特在诸多历史疑点中举出几个与盐业有关的疑点,来进行
探索: 首先,是史料记载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差距太大。早在 20 多年前,我就曾听到过一些
传说,并看过一些史料, 但总觉得这些传说及史料, 对渝东盐泉之发现与盐业之起源的说法,
不大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 规律 ,反映不出历史的真实面貌,但又苦于没有证据,这个疑团
便凝存于心 ,, 近年来,随着三峡库区内考古发掘的普遍展开,及新成果的不断出现,尤其
是中坝遗址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又加上学者们对“巫咸国”和“巫臷国”的破译,这个疑

团终于被解开, 于是从未写过文章的我, 便身不由己地加入到了渝东盐业史的研究中来。 现
在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差距究竟有多大, 先来看忠县的盐业, 据《忠县志》 载: 旧有盐井溪,
相传东汉关西夫子杨公伯超,见白兔饮泉,因而掘井,俗称◇、涂两井。 ”按此记载,忠县的
盐业当始于东汉,但考古证实,这里早在新石器 时代 晚期,就已经建成了商品化、专业化
的盐业基地和 经济 集聚地,有两千多年的差距,这个差距实在大得惊人。另据《四川省盐
政史》载:“大宁盐井始于汉,卤脉自宝源山麓,地属袁氏。 ”但山海经中的巫臷国,早在虞
夏之时,就已呈现出一派“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
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的繁荣景象,较之“始于汉”的记载,其差距
也是两千多年。其他各盐场起始时间的记载,均为汉初或东汉,有的还更晚,最早的记载也
不过公元前 316 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历史断层和大跨度的时间差异呢?这也许跟巴国的灭
亡有关,因为渝东地区远古时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跟华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即相似又同
步。相似是指民族的形成,都是以占有盐泉之利的民族为核心,逐步发展、壮大、兼并、融
合周围其它民族,然后统一成一个大民族,走向强盛而